1简介
国名
安哥拉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Angola;葡萄牙语:a República de Angola)简称安哥拉。国家代码AO。
国旗
安哥拉国旗启用于1975年11月11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柴刀。在弧形齿轮和柴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根据安哥拉宪法说明,红色代表了“安哥拉人民在殖民压迫下所流的鲜血、民族自由斗争与国防。”黑色表达了对“非洲大陆”的颂扬;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而国旗中的齿轮、星与柴刀的黄色比喻为国家的财富,齿轮有“工人与工业生产”之意,星代表了团结和进步,而柴刀就象征著“农业生产与武装抗争”。
国徽
安哥拉国徽仿佛是今日安哥拉的指南:圆形徽面上鲜红的太阳跃出海平面,新生的共和国通体发光,照亮了前程与未来;国徽左侧有玉米、咖啡和棉花枝叶组成的半弧形,它们是国家农业生产的缩影;右侧是象征工人和工业生产的半圈齿轮,工农结合,民族团结。太阳下方,在枝叶与齿轮交叉处,有一本打开的书,暗示着文化教育事业是未来发展与兴旺之本。国徽底部的黄色饰带上有葡萄牙文书写的“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字样。
面积
1,246,700平方公里
人口
2060.9万(2012年安哥拉国家统计局估值)。主要有奥温本杜(约占总人口的38%)、姆本杜(25%)、巴刚果(14%)、隆达等民族。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人/平方公里,首都罗安达人口密度最大,卡宾达人口密度最小。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有42种民族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温本杜语(中部和南部地区)、金本杜语(罗安达和内陆地区)和基孔戈语(北部地区)等。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罗安达(Luanda),人口约450万(2012年)。
节日
新年:1月1日
反殖武装斗争纪念日:2月4日
国际妇女日:3月8日
胜利日:3月27日
和平和解纪念日:4月4日
劳动节:5月1日
儿童日:6月1日
国家奠基者和民族英雄纪念日:9月17日
独立日(国庆日):11月11日
开拓者日:12月1日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纪念日:12月10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货币
宽扎(Kwanza)
2地理
地形
全境大部份都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区更为高亢。有一片沙漠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岸边,靠近西部海岸的地方,有狭长的平原。西北部为马兰哲高原,海拔约500到1000米;东北部为隆达高原,海拔1000多米,古老的结晶岩地层,经河流长期切割,形成一系列条状平岗和岛山,诸河并列北流,形成刚果河水系的众多支流。南部为威拉高原,从北向南海拔由1500米左右下降至1100米,地表较平缓。东部是近代冲积的内陆湖盆,在干草原上散布一些孤立高地。大西洋沿岸为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上覆砂质土壤,其南部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22位。
经济地理
安哥拉在经济地理上可分为四区。
喀丙达区
安哥拉大部份均在刚果河以南,只有一小片土地嵌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边,位在刚果河北岸,此区称喀丙达,面积7,246平方公里,首府亦名喀丙达。本区的约在南纬5度左右,年雨量约有1250~1500公厘,气候暖湿,本可大加开发,但以缺乏资金及劳工(当时葡萄牙规定白人农庄不得雇用黑人),大多尚未开辟,现本区仅以砍伐天然森林为主,另有咖啡、椰子,亦已开始栽培。
北安哥拉区
本区沿海低地宽广,约有100~200公里。因地势低平,雨量较少,植物呈半干燥型,向内陆高原上雨水较多,为重要的咖啡生产地,栽种在400~l500米高度,雨量约1250公厘,安哥拉的主要咖啡产区在北部的乌吉高原,此高原邻近卡摩那(Carmona)。安哥拉以咖啡以罗巴斯塔高吉品为多,而后又引进阿拉伯种在中部高原上栽种。
北部沿海平原区正栽培中度纤维的绵花,沿罗安达铁路沿线而以卡台提(Catete)为中心。另有甘蔗,分布在北部及中部沿海谷地。为续水灌溉,在柯安沙河谷建筑坎班布坝(en:Cambambe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于1962年完工,具灌溉、发电及防洪功能。此区生产椰子、烟草及香蕉。
中安哥拉区
卢班戈风景此区沿海平原最窄,高原形势最高,故高原上雨量最多,农田多沿本吉拉向东分布,以琼麻产量最多,玉米除自用外另可外销,中部高原上尚有咖啡(阿拉伯品种)、花生、芝麻、小麦、豆类等,内陆另有野生蜂蜜的采集。
南安哥拉区
此区气候较干,景象荒凉,以畜牧业为主要。西南部高原区由为重要,以牛只饲养为主。
水系
安哥拉境内内河流由中央的比耶高原向四周辐射,北流多属刚果河支流。东南流多注入三比西河。其主流的源地也在安哥拉东北部。西南流的库内河下游构成和纳米比亚的界河。西流的河流均注入大西洋,以库安沙河为最大,均由罗安达入海。
政区
省 Province
| E1996
| 面积(km)
| 首府
| CE2003
|
---|---|---|---|---|
本格拉 Benguela
| 718,000
| 31,652
| 本格拉 Benguela
洛比托 Lobito
| 132,900
136,000
|
比耶 Bié
| 1,280,000
| 70,011
| 奎托 Kuito
| 86,400
|
卡宾达 Cabinda
| 199,000
| 7,239
| 卡宾达 Cabinda
| |
宽多库邦戈 Cuando Cubango
| 139,000
| 198,197
| 梅农盖 Menongue
| |
北宽扎 Cuanza Norte
| 440,000
| 24,007
| 恩达拉坦多 Ndalatando
| |
南宽扎 Cuanza Sul
| 710,000
| 55,420
| 孙贝 Sumbe
| |
库内内 Cunene
| 255,000
| 86,968
| 翁吉瓦 Ondjiva (Ngiva)
| |
万博 Huambo
| 1,730,000
| 34,121
| 万博 Huambo
| 171,000
|
威拉 Huíla
| 954,000
| 44,873
| 卢班戈 Lubango
| 75,000
|
罗安达 Luanda
| 2,022,000
| 5,696
| 罗安达 Luanda
| 2,297,200
|
北隆达 Lunda Norte
| 320,000
| 102,559
| 卢卡帕 Lucapa
| |
南隆达 Lunda Sul
| 165,000
| 77,304
| 绍里木 Saurimo
| |
马兰热 Malanje
| 1,020,000
| 97,324
| 马兰热 Malanje
| |
莫希科 Moxico
| 360,000
| 222,069
| 卢埃纳 Luena
| |
纳米贝 Namibe
| 154,000
| 37,624
| 纳米贝 Namibe
| 129,100
|
威热 Uíge
| 985,000
| 58,447
| 威热 Uíge
| |
扎伊尔 Zaire
| 262,000
| 39,957
| 姆班扎刚果 Mbanza Congo
| |
安哥拉 Angola
| 11,903,000
| 1,246,600
| 罗安达 Luanda
| |
本戈 Bengo
| 190,000
| 31,243
| 卡希托 Caxito
|
3历史
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年至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5年独立后仍长期处于内战状态。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安盟最终签署停火协议,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
4政治
国际组织
安哥拉于1976年12月1日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政体
结束内战以来,安政局保持稳定。安政府努力推进战后重建事业,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国家和平统一局面。2008年9月,安成功举行了自1992年以来的首次多党议会选举,安人运获得80%以上议席。2010年2月,安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2012年8月31日,安举行修宪后的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安人运以71.84%的得票率赢得选举,多斯桑托斯连任总统,于9月26日宣誓就职,并于9月底组建了新一届政府。
宪法
1975年11月11日颁布第一部宪法并曾先后四次修改。现行宪法于2010年2月颁布。宪法规定:安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公平、民主、和平的国家。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副总统、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新宪法取消了总理职位,给予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审计署署长的权利,国民议会有罢免总统的权利,但是必须经过最高法院的批准才能生效。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所有土地属于国家,只有安哥拉公民以及在安哥拉注册的公司才能使用它。
议会
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主要职能:修改宪法,批准、修改或取消法律;审批国民议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家和政府机关的工作;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并监督执行;批准大赦;宣布戒严和紧急状态法,以及授权总统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两次例会。
本届议会于2012年9月组成。在220个议席中,安人运占175席,安盟32席,广泛救助同盟8席、社会革新党3席、安解阵2席。现任议长为费尔南多·达皮耶达德·迪亚斯·多斯桑托斯(Fernando da Piedade Dias dos Santos)。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2年9月成立。现任副总统曼努埃尔·多明戈斯·维森特(Manuel Domingos Vicente),政府设2名国务部长和33个部,主要有:国务部长兼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埃德尔德鲁德斯·达科斯塔(Edeltrudes da Costa),国务部长兼总统府安全办公室主任曼努埃尔·迪亚斯·儒尼奥尔(Manuel Dias Júnior),国防部长坎迪多·范杜嫩(Cândido Van-Dúnem),内政部长安热洛·塔瓦雷斯(Ângelo Tavares),外交部长乔治斯·希科蒂(Georges Chikoti),经济部长阿布莱昂·戈尔热(Abraão Gourgel),财政部长卡洛斯·洛佩斯(Carlos Lopes),计划和国土发展部长若布·格拉萨(Job Graça),国土管理部长博尔尼托·迪奥戈(Bornito Diogo),公共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长安东尼奥·内图(António Neto),司法和人权部长鲁伊·曼盖拉(Rui Mangueira),农业部长阿丰索·坎加(Afonso Canga),渔业部长维多利亚·内图(Victória Neto),工业部长贝尔纳达·达席尔瓦(Bernarda da Silva),石油部长若泽·德瓦斯康塞洛斯(José de Vasconcelos),地质和矿产部长弗朗西斯科·德凯罗斯(Francisco de Queiroz),贸易部长罗莎·德马托斯(Rosa de Matos),建设部长费尔南多·达丰塞卡(Fernando da Fonseca),城市规划和住房部长若泽·伊席尔瓦(José e Silva),能源和水利部长若昂·博尔热斯(João Borges),交通部长奥古斯托·托马斯(Augusto Tomás),电信和信息技术部长若泽·达罗沙(José da Rosa),科技部长玛丽亚·特谢拉(Maria Teixeira),新闻部长若泽·德马托斯(José de Matos),教育部长平达·西芒(Mpinda Simão),高等教育部长亚当·多纳斯西门托(Adão do Nascimento),文化部长罗莎·伊席尔瓦(Rosa e Silva),青年和体育部长曼努埃尔·穆安敦巴(Manuel Muandumba),议会事务部长罗莎·米科洛(Rosa Micolo)等。
1991年2月13日,根据宪法成立了共和国国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为总统的政治咨询机构,旨在听取并集中全国各阶层人士意见,供政府制定政策时参考。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由总统主持,成员包括副总统、议长、宪法法院院长、总检察长、前任总统、拥有议会席位的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以及由总统指定的10位社会知名人士、宗教界人士和大酋长组成。本届委员会于2013年1月组建。
司法
设有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上诉法院和共和国总检察院。军事法庭受国防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上诉法院专门受理上诉案件。总检察院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受总统直接领导。最高法院院长克里斯蒂亚诺·安德烈(Cristiano André)。总检察院总检察长若昂·德索萨(João de Sousa),2007年12月就任。
政党
自1991年起实行多党制。根据安宪法法院最新数字,全国现有77个合法政党和8个政党联盟。主要政党有:
(1)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ovimento Popular de Libertação de Angola),简称安人运(MPLA),1956年12月成立,安独立后一直为执政党。1990年,安人运“三大”决定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将党改为群众党,确定其战略目标是“民主社会主义”,并决定在安实行多党制。2009年12月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多斯桑托斯总统再次当选为党主席,罗伯托·德阿尔梅达(Roberto de Almeida)和儒利昂·马特乌斯(Julião Mateus)分别当选为党的副主席和总书记。现有500余万正式党员。建有青年、妇女等组织及老战士协会。
(2)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ão Nacional Para a Independência Total de Angola),简称安盟(UNITA),主要反对党。成立于1966年3月,若纳斯·萨文比(Jonas Savimbi)为创始人。1967年开始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1975年初同安人运、安解阵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安内战爆发后,转移到农村和丛林山区,开展反对安人运政府的游击活动。1991年与安政府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1992年注册成为合法政党并参加当年的大选,后因拒绝接受选举结果而与政府军重开内战。1994年与政府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1998年9月,内部分裂,部分高级成员成立安盟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党主席萨文比。2002年2月22日,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此后,安盟与政府正式签署停火协议、完成非军事化并宣布放弃武装夺权目标。2003年6月,安盟召开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领导人:政治委员会主席伊萨亚斯· 萨马库瓦(Isaias Samakuwa),总书记阿比利奥·努马(Abilio Numa)。2007年7月,安盟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萨马库瓦连任党主席。2011年12月,安盟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层,现任党主席萨马库瓦以85.6%的得票率再次连任,埃内斯托·穆拉托(Ernesto Mulato)和维托里诺·纳尼(Vitorino Nhany)分别任副主席和总书记。
(3)安哥拉自由民主党 (Partido Liberal Democrático),1983年建立,是自由党国际的成员,党的领导人是阿纳利娅·德·维多利娅·佩雷拉 (Anália de Victória Pereira)。
(4)安哥拉国民解放阵线 (Frente Nacional de Libertacao de Angola),是安哥拉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中的重要力量,曾经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支持,1992年安哥拉多党大选后,改组为政党,党的领导人为奥尔登·罗贝托 (Holden Roberto)。
(5)安哥拉共和党(Partido Republicano de Angola),1994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是安哥拉最强力的反对党,强烈反对多斯桑托斯总统领导安哥拉,认为他的上台是不合法的,主张严厉惩治腐败,党的领导人是卡洛斯·阿尔贝托·孔特雷拉斯·古维亚 (Carlos Alberto Contreiras Gouveia)。
较有影响的政党还有:安哥拉广泛救助同盟(CASA-CE)、社会革新党(PRS)、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安解阵,FNLA)、新民主竞选联盟(ND)、发展人民党(PAPOD)等。
政要
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é Eduardo dos Santos),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政党安人运主席。1942年8月28日生于罗安达市一个工人家庭。从中学时代起积极参加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1年加入安人运,1962年任安人运青年副主席、安人运驻刚果代表。1963-1970年在苏联学习石化和通信专业,获硕士学位。1975年任安人运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卫生部长并当选安人运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安独立后,历任外交部长、第一副总理、计划部长、计委主任、安人运中央文教体育书记、国家重建部书记、经济发展和计划部书记等职。1979年9月起,任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安人运主席。
副总统曼努埃尔·多明戈斯·维森特(Manuel Domingos Vicente),安人运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5月15日生于罗安达市。电气工程师,机械系统专家。1983年毕业于安哥拉内图大学,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英国石油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83年起在安能源石油部工作。1985-1998年,先后被派往驻巴西、英国、美国等国代表处工作,从事石油贸易和其他合作。1999-2012年担任安国家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还担任罗安达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席、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基金会副主席、安中石油公司董事长等职。2012年1月被任命为国务部长兼经济协调部长。2012年9月就任副总统。
国民议会议长费尔南多·达皮耶达德·迪亚斯·多斯桑托斯(Fernando da Piedade Dias dos Santos),安人运中央政治局委员。1952年生于罗安达。获法律学士学位。1970年起从事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1973年被葡萄牙殖民军强征服兵役,其间曾因民族主义倾向被殖民当局拘押。1974年脱离葡殖民军,加入安人运游击队。安独立后,历任安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处干事、警察部队监察员、卡宾达全国人民运动军政委、警察部队处长、内政部副部长、国家安全部副部长、警察总局局长、内政部长等职。2002年12月就任安民族团结和解政府总理。2008年9月就任国民议会议长。2010年2月就任副总统。2012年9月再次当选国民议会议长。
5军事
国防
安哥拉武装力量(简称FAA)为国家军队,成立于1991年。1995年安哥拉政府与安盟就组建统一军队达成协议。2001年国防预算占国家预算总额的4.18%。
军力
现有陆军8.4万人,空军1.1万人,海军5000人。国家元首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热拉尔多·农达(Geraldo Nunda)。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占国家预算的18%。
6外交
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现为联合国、不结盟运动、非洲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石油输出国组织、七十七国集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02年实现和平后,安政府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和平和战后重建,把经济外交作为外交工作重点,寻求更多的外援和投资,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努力提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目前,安哥拉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2010-2013年),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轮值主席国(2012-2014年)。
2005年,多斯桑托斯总统分别出访巴西(5月)、阿根廷(5月)、以色列(7月),并出席纳米比亚新总统波汉巴就职典礼(3月),教皇保罗二世葬礼(4月)以及在利比亚举行的非洲联盟首脑会议(7月)。年内访安的有: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2月)、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4月)、几内亚比绍总理戈梅斯(4月)、纳米比亚新任总统波汉巴(4月)、科特迪瓦总统巴博(6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塞依塔(7月、11月)。葡萄牙总统桑帕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统德梅内泽斯和刚果(布)总统萨苏出席了安独立30周年庆典(11月)。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安哥拉共和国于1983年1月12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10年11月,中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是中安建交30周年。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近年来,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了一些经济技术援助,完成了经济住房、罗安达省医院、农村小学校等成套项目。
1984年,中安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1988年建立经贸混委会机制。目前,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安贸易额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我方出口额40亿美元,同比增长45.1%,进口额3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6%。中国主要从安哥拉进口原油,向安哥拉出口运输工具、钢材、电器及电子产品等。2011年,两国签署劳务合作协定。
目前,安哥拉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安哥拉累计签署承包劳务合同额40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5亿美元。我国在安哥拉有民营企业超过100家,在安人员十余万人。
其他领域合作
两国签有文化合作协定、航空运输协定和引渡条约。
2012年4月,中国公安部和安哥拉内政部签署了关于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合作协议。2012年7-8月,中安两国警方在安哥拉联合开展打击侵害在安中国公民权益犯罪专项行动,摧毁在安侵害中国人的绑架、抢劫、敲诈勒索、拐卖等犯罪团伙12个,破获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48起,抓获在安中国籍犯罪嫌疑人37名,解救中国籍受害人14人,与此同时,公安部部署国内公安机关将在安实施侵害中国人犯罪后潜逃回国的2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2012年2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举行“我的梦”大型文艺演出。
2012年7月,中安两国政府签署了两国文化合作协定2012-2014年执行计划。
截至2012年底,中国政府共向158名安哥拉学生提供奖学金。目前,安哥拉在华有留学生334人,其中奖学金生102名,自费生232名。
2006年10月,两国签署关于中国向安哥拉派遣医疗队的议定书。迄今已向安哥拉派遣了两期医疗队。
中安首都间开有直航航线。
同美国的关系
1985年7月,美宣布废除《克拉克修正案》,公开支持安盟,并向其提供军援。1990年美参与推动安冲突双方和平谈判。1991年成为执行安和平协议观察员国。1992年,安美互设代表处。安哥拉内战期间,美国先后支持安解阵和安盟。随着冷战结束以及安盟领导人萨文比不断破坏安哥拉和平进程,美国于1993年停止了对安盟的支持并承认安人运政府。安哥拉和美国1993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多斯桑托斯总统曾三次访问美国,两国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关系发展较为顺利。2009年美国同安哥拉签署贸易和投资协定,并于2010年6月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召开了首次美安贸易和投资委员会会议。安哥拉是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受益国。目前,安哥拉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三大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在非洲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是美国在非洲重要的石油供应国。2012年安哥拉和美国双边贸易额113.14亿美元,同比下降25.07%,其中美国向安哥拉出口14.90亿美元、下降0.8%,自安哥拉进口98.24亿美元、下降27.75%。美国主要向安哥拉出口机械设备、肉类、钢铁制品、电子产品和飞机等,自安哥拉进口原油、宝石等。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重视并优先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与邻国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刚果(金)等关系密切,并结成共同防务联盟。重视提升在非盟、南共体、西共体、几内亚湾委员会等地区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解决冲突争端发挥积极作用。2011年向“非洲之角”饥荒提供500万美元援助。2012年,安哥拉与刚果(金)签署了在两国海上争议区域共同开采石油的协议,并就此成立了双边委员会解决有关问题。
7经济
体制
属最不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但连年战乱使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2002年内战结束后,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发展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互利合作,努力为国家重建吸引外资。安哥拉现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和最大引资国之一。石油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6年12月,安哥拉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攀升,安石油出口收入大幅增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1-2010年安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1.1%,居全球第一。通胀由2003年的76.6%降至2011年的11.4%。根据安2009-2013年发展规划,安政府将继续把国家重建、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作为主要任务,提出新建100万套经济住房,创造32万个就业岗位。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安政府财政收入和外国对安投资减少,多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甚至被迫停工,安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09年经济增长2.4%。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紧缩政府开支,加强外汇管制,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多方寻求国际援助,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部分国家大额贷款,加之国际油价回升趋稳,安经济开始复苏。2010年、2011年经济分别增长3.4%和4%。2012年,安哥拉启动了“安哥拉制造计划”,大力推进经济多元化,逐步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度,出台多项具体措施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安哥拉企业收购了葡萄牙电信、银行、能源等领域的资产。2012年10月,安宣布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启动金额为50亿美元,主要来自石油和矿业收益,主要为基础设施、金融、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提供资金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对安经济发展给予积极评价,惠誉和标普将安主权债务评级前景由稳定上调至正面。2013年安将发行新版宽扎货币,新版货币与现行货币等值兑换,新版货币增加多项防伪技术,将逐步取代现行货币。预计2013年安哥拉经济增长率为7.1%,通胀率为9%,外汇储备超过40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844亿美元[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4年):11.2%
货币名称:宽扎(Kz)
汇率(2012年12月):1美元=100宽扎
通货膨胀率(2004年):31%
失业率(2003年):54%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安哥拉官方估算)
工矿业
石油和钻石开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还有水泥、建材、车辆组装和修理、纺织服装、食品和水产加工等。为非洲第二大产油国,2011年原油产量6亿桶,平均日产165.9万桶。2011年石油天然气产值占安国内生产总值的45.9%。2012年原油产量为170万桶/日,石油业产值占安国内生产总值的43%。预计2013年原油产量为184万桶/日。2012年,安扎伊尔省索约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年产520万吨。安正在本格拉省洛比托市兴建大型石油炼化厂。2008~2011年,安哥拉地质矿产业年均增长11.8%,钻石生产年增长2.5%。2010年原钻产量为836.2万克拉,2011年为833万克拉,为世界第五大钻石生产国。
农业
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良好。安哥拉独立前,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被誉为“南部非洲粮仓”,其剑麻和咖啡出口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但长达数十年内战给安农业生产体系造成严重破坏,近一半的粮食供给依赖进口或援助。全国可开垦土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目前耕地面积约为350万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5%,人均耕地面积0.18公顷。北部为经济作物产区,主要种植咖啡、剑麻、甘蔗、棉花、花生等作物。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区为产粮区,主要种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麦、土豆、豆类等作物。目前,农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4%,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低,玉米为500千克/公顷,水稻为1000千克/公顷,大豆为200千克/公顷。粮食尚不能自给。2011年粮食产量总计140万吨,蔬菜产量为1600万吨。2011年农产品产量较2010年增长8%,畜牧业产品产量增长29%。2011年全国缺粮约200万吨。2011年安哥拉咖啡产量为1740吨。
渔业
渔业资源丰富,渔场作业条件好,风浪小,可全年作业,多数中、小渔业公司已私有化。盛产龙虾、蟹、各种海洋鱼类。渔业为安重要产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独立前,捕鱼量达100万吨/年。2012年渔业总产量为35.45万吨,全年进口量为6万吨。
畜牧业
安牧场面积5400万公顷,南部为传统畜牧饲养区。截至2011年8月,牛、猪、羊圈养数分别为537.8万、212.7万、792.1万头,家禽1412.3万只。畜牧业可满足安国内50%左右的牛羊肉和鸡肉供应。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多年内战使交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据安哥拉政府估计,修复和重建约需100亿美元。
公路:总里程7.5万公里,其中1.8万公里为柏油路面,其余为沙石土路面,干线总长2.5万公里。2010年公路运送旅客2.01亿人次,货物445.9万吨。
铁路:总里程2800公里,有本格拉、纳米贝和罗安达-马兰热三条主干线。本格拉铁路全长1350公里,与刚果(金)的铁路连接,曾是南部非洲铁路运输干线之一。因多年战乱,目前只有部分路段维持运转。安政府正在修复全国铁路网,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修复总长约2700公里铁路。本格拉铁路部分路段已修复通车,预计年运送旅客400万人次,货物2000万吨。2010年铁路运送旅客325.3万人次,货物4.1万吨。
水运:海运船队总吨位10万多吨,主要港口罗安达、洛比托、纳米贝、卡宾达等均可停靠万吨级货船。有水运线路约1300公里。罗安达港年吞吐量达800万吨。洛比托港是非洲西海岸最佳良港之一。卡宾达新桥码头吃水深度4-10米,可停靠承载600~800个货柜、长度为130米的轮船。洛比托、纳米贝等港口正在进行改扩建。2010年水运运送货物1580.5万吨。
空运:安哥拉航空公司是国际民航组织成员,航空客货运输量居非洲第五位。全国共有32个机场。罗安达国际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有通往葡萄牙、法国、英国、比利时、俄罗斯、巴西以及刚果(布)、刚果(金)、加蓬、佛得角、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的定期航班。随着中非间的贸易不断升温,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直飞航线近年来增加了十几条,其中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迅速签署北京泛源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货运代理企业,从此中安两国之间的货运量与日聚增。
电信
电信比较落后。2001年,安哥拉宣布放弃国家对电信业的垄断,私有化比例最高可达40%。主要电信公司有:国营安哥拉电信公司(ANGOLA TELECOM)、联合电信公司(UNITEL)和移动电信公司(MOVICEL)。安哥拉正在逐步升级电信系统,并引入先进的数字系统。截至2012年底,安哥拉最大移动运营商联合电信公司(UNITEL)拥有900万用户,占当地市场份额的59.1%,第二大移动运营商移动电信公司(MOVICEL)占当地市场份额的41.9%。截至2012年9月,安哥拉全国电信用户为138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4.44万户,移动用户1370.56万户。2009年互联网用户60.67万。2012年4月,移动电信公司推出了新一代LTE服务,标志着安哥拉首个LTE商用网络开始运营。12月,联合电信公司也推出了4G LTE服务。
旅游
2010年,访安游客为42.5万人,比上年增长16.1%,旅游业收入约5.5亿美元。游客主要来自欧洲(40%),美洲(19.5%)和非洲(18.1%)。酒店数量增至145家,平均入住率89%,酒店业投资已超过10亿美元。安哥拉建立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如罗安达省奎卡玛国家公园、莱多角旅游区,马兰热省卡兰杜拉旅游区,宽多库帮戈省奥卡万戈旅游区,莫西科省卡米亚国家公园等。安哥拉与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建立了跨境自然环境保护区。大黑羚羊(Black Antelopes)是安哥拉独有的动物,也是安哥拉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财政金融
2013年2月,安哥拉国民议会通过2013年国家财政预算。总额6.64万亿宽扎(约663.6亿美元),收支基本平衡,其中社会领域支出占33.5%,公共管理支出占24.6%,采购及服务支出占17.8%,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占18%。安将通过加大对非石油产业扶持,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均衡发展,加强经济多元化,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将继续调控通货膨胀,实施稳健的债务和货币政策,规范金融行业,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截至2012年底,安哥拉22家银行共开设了1155家分支机构。主要银行有:储蓄和信贷银行(BPC),国际信贷银行(BIC),安哥拉发展银行(BFA),安哥拉投资银行(BAI),太阳银行(Banco Sol),千禧银行(Banco Millenium)等。
对外贸易
2011年,产品主要出口到中国(占安当年出口总额的37.7%)、美国(21%)、印度(9.5%)、加拿大(4.1%)、其他地区(27.7%);进口产品主要来自葡萄牙(占安当年进口总额的20.3%)、中国(17.6%)、美国(9.5%)、巴西(6.8%)、其他地区(45.8%)。
主要出口石油、钻石、天然气、咖啡、剑麻、水产品及其他养殖产品、木材、棉花等,主要进口机电设备、交通工具及其零部件、药品、食品、纺织品等。
外国资本
主要集中在石油工业、钻石开采、液化天然气、公共工程、建筑、渔业和加工工业等。安哥拉是吸引外资最多的非洲国家之一。主要投资国有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葡萄牙、德国、西班牙、日本、巴西、南非、韩国等。首都罗安达是外资最集中的投向地,此外北宽扎、南宽扎、万博、威拉、扎伊尔和卡宾达等省也吸引了较多外资。至2010年底,外国对安哥拉累计直接投资915.5亿美元,安哥拉对外投资48.83亿美元。预计2011年外国对安哥拉直接投资148.5亿美元,较2010年的99亿美元增长50%。2012年1-5月,安哥拉共吸引外资约8亿美元。
2011年5月,安哥拉颁布新的私人投资法,提高了最低投资额,不再区别对待本国和外国投资者;重点鼓励有利于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投资,特别是向经济落后地区的私人投资;根据每个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将公路、铁路、电力、农业、 加工业、社会住房等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
外国援助
双边援助主要由美国、日本、荷兰、挪威、瑞典、葡萄牙等提供。多边援助主要来自欧盟、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等组织。
人民生活
全国实行免费医疗。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337家,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5名,护士23.9名。艾滋病患者约22万人,年新增感染者约2000人。近年来,安哥拉艾滋病流行趋于稳定,感染率约为5%,是非洲国家中艾滋病传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全国疟疾发病率约为10%,农村地区疟疾发病率较城镇高14倍。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为44%。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人文发展指数报告》,安哥拉2011年人文发展指数为0.486,居全球第148位。人均预期寿命为51.1岁,平均就学4.4年。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1‰。2010年安贫困率降至36.6%。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7.4%人口营养不良。
推行“全民饮水”计划,向百姓提供质量可靠且数量充足的饮用水。通过建立小型供水系统,向城镇和农村地区供水,目前已覆盖50%的城市居民和44%的农村居民。安哥拉人均用水量由2008年的67升/日增至2011年的101升/日。
由于长达27年的内战,安哥拉数十万难民逃往刚果(金)、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刚果(布)等周边国家。联合国难民署正在积极帮助安难民回国。
8文教
文化
安哥拉文化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音乐、传统舞蹈、手工艺品、乐器、油画和沙画等。
教育
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为义务教育,学制8年。儿童从7岁起入学。目前,全国拥有39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公立教育机构17所(7所大学、7所高等学院和3所高级学校),阿戈斯蒂纽·内图大学是唯一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私人教育机构22所(10所大学、12所高等学院),在校生15万人,教师2000余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约为1200名/年,此外每年还有约160名海外毕业大学生。截至2010年,初等和中等教育系统注册学生611.6万人,其中学前71万人,小学445.6万人,初、高中学生95万人,教师数量为20.07万人。文盲率为34.4%。教育支出占国家预算的8.09%。
新闻出版
《安哥拉日报》(Jornal de Angola)为葡文官方日报,1923年创刊,发行量5万余份,开设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社会等版面,信息主要来自安哥拉通讯社、葡通社(LUSA)、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埃菲社等,在全国18个省有记者站。《共和国公报》为安哥拉政府官方不定期刊物,葡文。《安哥拉北方》、《支部》由安人运主办,《劳动者之声》由工人联合会主办。《对外贸易》、《能源》为专业性杂志、季刊。
安哥拉通讯社(ANGOP):国家通讯社,1975年7月在罗安达成立,现有编辑记者数百人,驻外有7个分社。全天24小时播发国内和国际新闻,对内每天发布约300条新闻。对外使用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发布新闻,每天约30-35条。
安哥拉国家电台(RNA):国营,总部在罗安达,在18个省设有分支机构,使用调频、中波和短波播出,信号覆盖全国。拥有6个地级电台,18个省级电台,7个地区电台,30个转播中心,每天播出时间分别为24小时、18小时和12小时。对内使用葡萄牙语和数十种民族语言播出节目,对外使用葡萄牙语、英语、法语播出节目。
安哥拉电视台(TPA):国营,总部在罗安达,1975年10月18日在罗安达首播。现有TPA-1(综合),TPA-2(娱乐和青年)和TPA国际等频道,对内使用葡语和多种民族语言播出,对外用葡、西、英、法等语言播出。通过卫星和有线电视网播出,与葡萄牙电视台(RTP)建有伙伴关系。
9旅游
景点
姆苏鲁岛(MUSSULO)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以南,乘坐机动快艇约15分钟即可到达,是安哥拉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国内外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胜地。小岛系由宽扎河与海水交汇、经年冲积而成的水上沙洲组成,四面环水,拥有全国最好的沙滩,部分地段的海滩呈银白色,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宛如镶嵌在罗安达海滨的一串宝石。岛上植物茂密,椰树、木瓜和芒果树果实累累,一片热带风光。沿岛遍布各色建筑,既有现代化的度假别墅,也有造型各异的非洲茅草小屋。游人可乘机动快艇登岛一游,在海滩散步、垂钓或从事水上运动,去特色餐馆烧烤、品尝海味,也可乘艇环岛观光,欣赏姆苏鲁湾景色。在小岛附近还有著名的月亮谷和奴隶博物馆等旅游项目。
安哥拉人类学博物馆是安国内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每年参观者数以万计。博物馆有两层主要建筑,始建于18世纪,原是葡萄牙富人宅邸。20世纪30年代,安钻石公司买下该建筑,并进行扩建。安独立后,国家将此建筑辟为博物馆,于1976年11月初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主要有12个展厅、1个图书馆以及1个会议室。展品以实物为主,兼有部分模型、木雕、微缩景观和图片,反映了安哥拉主要部族繁衍生息、男耕女织、祭神拜祖的历史和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展品包括安哥拉先民们农耕、粮食加工和储存、酿酒、冶炼、铸造、狩猎、捕捞、饲养家畜、用炊的各种工具、器具、武器;传统的敲打乐器、树皮制作的衣服、妇女的头饰、腰带、婚嫁、丧葬祭品,统治者和部族首领使用的象征政治权利的权仗、部族帽、雕花红木椅和面其,一夫多妻制下大户人家院落布局模型;传统宗教和西教的图腾、崇拜物、祭品面具和神事用品。
安哥拉军事博物馆是安哥拉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575年,是葡萄牙殖民者在罗安达湾与小岛交汇处构筑的一座城堡,也是罗安达市开埠建城的标志,安独立后改为军事博物馆。馆内辟有一间陈列室,陈列有安哥拉反殖民武装斗争时期和安内战中用过的一些枪支、衣物和模型、图片展览。馆内院中还保存有葡萄牙殖民时期铸造的葡萄牙国王、总督和著名诗人卡蒙斯等人的铜像。该馆还是罗安达市的制高点,登上城堡,可以远眺总统府,俯瞰罗安达海滨大道,并可观赏罗安达湾海天一色的景致,是罗安达市区内赏景和拍照的好去处。
特产
卡宾达树皮
卡宾达树皮是指在安哥拉卡宾达地区的一种叫Pausinystalia macroceras树的树皮,葡萄牙语叫Pau De Cabinda,这种树皮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提高性功能的效果,俗称壮阳药。这种树在其它地方也有,但只有长自卡宾达地区森林中的树皮才具有壮阳效果,这才是它的神奇之处!
卡宾达树皮无需任何加工或添加任何混合剂,是100%纯天然的“春药”,男人和妇女都适用。
正宗纯正的卡宾达树皮服用后几乎能立即产生效果!作为一种强力的春药能解决阳痿和性冷淡的问题;它刺激性欲,专门对付性无力和性虚弱,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超强感觉!
卡宾达树皮对于不同人之间的起作用时间还是有不同的,有些人在服用后即刻就有反应,部分人服用后要过段时间才能见效。
患有肾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的,或是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不推荐使用。
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沿海和内河多鱼类,是非洲海洋渔业最发达的国家。鱼肉和鱼罐头供出口。主要渔港中有中南沿海的洛比托、本格拉、纳米贝等。独立前,渔业曾为安主要产业之一。1993年捕鱼量增为21万吨,此后逐年下降。
咖啡
安哥拉种植咖啡有100多年历史,其产量在1960年前一直居非洲第一位,1979年产量曾达22.5万吨,居非洲第二和世界第四位。1992年产量为5000吨。剑麻生产仅次于咖啡,单产水平较高。1986年产量曾达2万吨,剑麻无论产量和出口量均居非洲第二位。新华网罗安达2009年7月10日电,非洲国家咖啡组织秘书长约瑟法·科雷亚·萨科10日说,由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咖啡种植运动,安哥拉有望重夺世界咖啡生产大国地位。在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咖啡市场形势时,萨科表示,国际咖啡市场仍有空缺,安哥拉咖啡不仅产量要上去,质量更要上去,这样才能真正填补供应缺口。
安哥拉农业部长阿丰索·佩德罗·坎加透露,安哥拉咖啡产量今年有望比去年增加一倍,达到1.2万吨。2008年,为重夺世界咖啡生产大国地位,安哥拉政府出台了每户农家种植咖啡可获得政府5000美元优惠“微型贷款”的计划。
安哥拉曾经是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国之一。1974年咖啡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5万吨。但1975年独立后爆发长达27年的内战,使安哥拉咖啡产量大幅下降。
10内战
在1884年至1885年举行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1922年派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全境,1951年把安哥拉改为“海外省” ,派总督施行统治。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 )先后成立。
安人运从1961年2月4日开始展开武装斗争。
1975年1月15日,葡萄牙与三个组织达成关于安独立的协议,共同组织过渡 政府。不久,安人运与安解阵、安盟发生武装冲突。
同年11月11日安哥拉独立, 安人运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安解阵和安盟则成立了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同日,安两派三方武装冲突扩大为全面内战。
安人运1976年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人民民主共和国解体;安 人民共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 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至今尚未平息。安人运政府有正规军5.3万人,预备役部队5万人。安盟一度拥有正规军2.6万人,民兵3.4万人。
1977年7月,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 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人运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 了安内战。
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
1984年2月, 安哥拉与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议》。由于美国和南非坚持把撤军与纳米比 亚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以及美国公开向安盟提供军事援助,谈判陷入僵局。
1987 年7月,安、美恢复谈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议的基础上双方多次会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在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 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自5月起,三方会谈扩 大为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8月8日,安、古、南非达成在安南部实现停火 及南非军队从安撤离的协议。
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 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 的时间表达成协议。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 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
1991年5月,安政府与安盟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翌年9月,安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选举,安盟失利并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安重陷内战。双方经过谈判于1994年11月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该协议包括双方复员军队,成立新的国防军,安盟实行非军事化,以及将政府行政管理延伸到安盟所控制的地区等内容。此后,和平进程在曲折中缓慢前进。1997年4月,以安人运为主体、有安盟成员参加的安哥拉民族团结和解政府成立。
1998年上半年起,由于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协议,安国内局势紧张,和平进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安盟高级成员组成“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安盟主席萨文比,主张与政府合作。安政府随即承认该委员会代表安盟,宣布只与它进行谈判,并指控萨文比为战犯,不再与之对话。11月中旬,安内战重新爆发。安和平进程实已夭折。 由于安盟拖延履行《卢萨卡和平协议》和联合国有关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分别于1993年9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7月三次通过对安盟实施制裁的决议,其中包括对安盟实行武器禁运、限制安盟领导人出国旅行、禁止安盟从事钻石交易等内容。联合国安理会还多次发表主席声明,认为安盟应对安和平进程停滞不前负主要责任,要求安盟切实履行《卢萨卡和平协议》所规定的义务和有关联合国决议。联合国于1995年向安派遣7000人的维和部队,1997年7月改设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1999年2月在安政府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终止联安观察团。
2002年2月,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4月4日,安政府与安盟签署停火协议。安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实现全面和平,开始进入战后恢复与重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