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fēn lán]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欧盟成员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并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芬兰是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近年来,中芬两国经贸发展迅速,中国是芬兰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芬兰也是中国在北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亦为中国在北欧的第二大技术转让方。

目 录

1概况

  1. 1.1 简介
  2. 1.2 国名
  3. 1.3 国旗
  4. 1.4 国徽
  5. 1.5 人口
  6. 1.6 首都
  7. 1.7 节日
  8. 1.8 国花
  9. 1.9 国树

2地理

  1. 2.1 自然
  2. 2.2 资源

3区划

4历史

5政治

  1. 5.1 政体
  2. 5.2 宪法
  3. 5.3 政要
  4. 5.4 议会
  5. 5.5 政党
  6. 5.6 司法

6军事

  1. 6.1 国防
  2. 6.2 军力
  3. 6.3 军费
  4. 6.4 冬季战争

7外交

  1. 7.1 国策
  2. 7.2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3. 7.3 同中国的关系
  4. 7.4 同欧盟的关系
  5. 7.5 同俄罗斯的关系
  6. 7.6 同周边国家关系
  7. 7.7 同美国和北约的关系
  8. 7.8 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8经济

  1. 8.1 体制
  2. 8.2 总量
  3. 8.3 工业
  4. 8.4 信息业
  5. 8.5 农林业
  6. 8.6 服务业
  7. 8.7 旅游业
  8. 8.8 交通运输业

9著名企业

  1. 9.1 芬欧汇川集团
  2. 9.2 诺基亚集团
  3. 9.3 纸业集团
  4. 9.4 富腾集团公司
  5. 9.5 凯斯科
  6. 9.6 财政金融
  7. 9.7 对外贸易
  8. 9.8 对外投资
  9. 9.9 对外援助

10文教

  1. 10.1 教育
  2. 10.2 文化
  3. 10.3 电影
  4. 10.4 媒体
  5. 10.5 名人
  6. 10.6 儿童肥胖

11旅游

  1. 11.1 风景名胜
  2. 11.2 节日
  3. 11.3 天文景观
  4. 11.4 世界遗产

1概况

简介

芬兰位于欧洲的北部,境内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
芬兰

  芬兰

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千湖之国”的称号。它是世界上靠北的国家之一,芬兰有三分之一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1]

国名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国名的含义为湖沼之国。

国旗

芬兰国旗名为“蓝色十字”旗(芬兰语:Siniristilippu),1818年5月正式
芬兰

  芬兰

定为国家市民旗帜。”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蓝色和白色国旗也象征着与芬兰19世纪曾经是沙皇俄国的大公国。芬兰国旗反映了和瑞典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关系。芬兰有三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
另一种国旗为特殊旗,即在市民旗帜的蓝色十字加上国徽(红底黄狮),该旗帜为总统和军队用旗。芬兰国旗是由埃罗·斯奈尔曼(Eero Snellman)和布鲁诺·图乌卡能(Bruno Tuukkanen)设计的,今天使用的国徽和总统旗上的自由十字是欧罗夫·埃里克森(Olof Eriksson)设计的。

国徽

芬兰国徽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时被采用。在芬兰作为大
芬兰国徽

  芬兰国徽

公国时代也采用了此徽,一直沿用至今。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 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国徽上的狮子来源于富尔孔家族,它同样也出现在瑞典国徽上。剑和弯刀与卡累利阿国徽相类似。踩在狮子脚下的俄罗斯弯刀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彼时,瑞典与俄罗斯正处于长期战争中。九朵玫瑰据推测是代表了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但玫瑰的数量几经变化。

人口

543.0万人(2013年3月)。芬兰族占90.9%,瑞典族占5.4%,还有少量萨米人(曾称为拉普人)。77.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2%信奉东正教。其余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罗马天主教徒、穆斯林犹太教徒。芬兰有两种官方语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兰语和6%人口的母语瑞典语。少数人口包括了萨米人俄罗斯人犹太人等。冬季战争后大约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战争赔款、失业问题以及对芬兰保持独立前景的不确定曾导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离开芬兰。而到了1990年代“华约”解散,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后,芬兰又开始接收大批难民与移民。

首都

赫尔辛基(Helsinki)
芬兰

  芬兰

,人口58.9万 (2011年底)[1]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平均气温-5℃。
首都赫尔辛基素称“波罗的海明珠”,是一座 花园般现代化都市,街道宽阔,商业繁荣,现代建筑和 中世纪建筑具浓郁的民族特色,市内众多的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吸引着各地游人。

节日

独立纪念日(1917年12月6日)

国花

铃兰, 绣球
铃兰

  铃兰

菊。
铃兰花似小铃,生于花茎顶端呈总状花序。花白色悬垂若铃串,一茎着花六至十朵,清香四溢,叫人陶醉。
在友情交往中,铃兰历来表示“幸福、纯洁、处女”的骄傲,“幸福赐予纯情的少女”等美好的祝愿。
铃兰原种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及北美,特别是较高纬度,象我国东北林区和陕西秦岭都有野生。铃兰有强心作用,疗效显著,它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油。

国树

栎树,也称橡树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栎属。

2地理

自然

芬兰总面积共 338,000 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七大国。南北最长距离达 1157 公里,东西最宽为 542 公里。
芬兰被誉为“千湖之国”,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精确来说全国共有187,888个湖泊和179,584个岛屿。芬兰地势平坦,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Haltitunturi)海拔1,328米,为芬兰最高点。芬兰最长的河流是凯米河(Kemijoki),长 512 公里。
除了湖泊之外,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占总面积的66.7%,以松和云杉为主。可耕种面积较少,仅占8%。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著名的有奥兰群岛。
芬兰地处北纬60 度到70 度之间,冬季寒冷,仅南部较温和。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南至北,1月平均气温约-4--16℃;7月气温16-13℃。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三分之一为霰和雪)。水力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
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
“千湖之国”的来历
千湖之国

  千湖之国

芬兰的湖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这要从它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起。
芬兰靠近北极圈,几十万年以前,芬兰曾经像今天的格陵兰岛一样被冰层封冻着,这些封冻的冰层不 断地发生缓慢的运动而对地面产生巨大的力量,因地面的硬度不同,经过冰层运动的作用,会使地面变得凸凹不平。此外,巨大冰层本身沉重的压力,还会使地面下陷,冰层越厚,地面下陷就越深。
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这里的气候逐渐转暖了,覆盖在地面上的冰层开始慢慢溶化。到冰层全部溶化殆尽的时候,原来冻结在冰块中的泥沙砾石,都脱离出来堆积在地面上,更使地面变得凸凹不平,坑坑洼洼。这种坑坑洼洼的地面,正是形成湖泊的良好条件。俟冰雪全部消融后,一部分水充盈了这些低洼地。一部分流进了江河中,每年的降水又在不断地补充着这些低洼地方所蒸发掉的水分,因此,宛如繁星似的湖泊就在芬兰这个地方出现了。这些由于冰川活动造成的湖泊,称为冰蚀湖和冰碛湖。画家高贺琪运用中国画写意的笔法,生动地表现了千湖之国的自然风貌。
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

  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

除了芬兰外,瑞典、加拿大、瑞士等国家也曾经有和芬兰相似的状况,因而这些国家的湖泊也非常多。
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以后芬兰人迁入,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同诸如鄂温克,鄂伦春等西伯利亚和远东驯鹿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资源

森林覆盖率高达66.7%,约2024.7万公顷,人均占有量3.89公顷,木材储积量20.48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中铜较多,还含有少量的铁、镍、钒、钴等。泥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700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有两座核电站(四个核反应堆)。

3区划

芬兰最早有12个省份(芬兰语:单数lääni,复数läänit;瑞典语:län),1997年重新划定行政区后现有省份减少到6个:
奥兰府 (芬兰语:Ahvenanmaan maakunta;瑞典语:Åland)
东芬兰省(芬兰语:Itä-Suomen lääni;瑞典语:Östra Finlands län)
拉普兰省 (芬兰语:Lapin lääni;瑞典语:Lapplands län)
奥卢省 (芬兰语:Oulun lääni;瑞典语:Uleåborgs län)
南芬兰省(芬兰语:Etelä-Suomen lääni;瑞典语:Södra Finlands län)
西芬兰省(芬兰语:Länsi-Suomen lääni;瑞典语:Västra Finlands län)
其中奥兰府(Åland)享有高度自治。

4历史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11世纪,芬兰就出现了自己的国家,从芬兰的建国到如今,一共经历了九个王朝的更替,才迎来了芬兰共和国的建立。
塞尔维克和埃里克王朝(1130-1250)
富尔昆王朝(1250—1363)
梅克伦堡王朝(1363-1389)
卡尔玛联合(1389—1521)
瓦萨王朝(1523-1654)
巴拉丁纳特王朝(1654-1720)
黑森王朝(1720-1751)
荷尔斯泰因- 戈托普王朝(1751-1818)
罗曼诺夫- 荷尔斯泰因 - 戈托普王朝(1809-1917)
芬兰共和国(1919-至今)
在瑞典国王埃里克九世1154年将基督教带入芬兰之后,两国在700年间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典语一直是行政、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而芬兰语直到19世纪芬兰民族主义高涨以及芬兰的第一篇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发表后才受到重视。1808年芬兰被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此后芬兰就一直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向芬兰提供了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2007年3月18日,议会选举,中间党获得200个议席中的51席,联合党获得50席,社民党获得45席,左翼联盟获得17个议席,绿色联盟获得15个议席,瑞典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分别获得9个和7个议席。4月19日,以马蒂·万哈宁为总理的政府宣誓就职,政府由中间党、联合党、绿色联盟和瑞典人民党组成。
本届(第71届)政府于2011年6月22日由联合党、社民党、左翼联盟、瑞典族人民党、绿色联盟和基督教民主党六党联合组成,共有内阁成员19名。总理于尔基·卡泰宁(Jyrki Katainen,联合党),财政部长尤塔·乌尔皮莱宁(Jutta Urpilainen,社民党),外长埃尔基·图奥米奥亚(Erkki Tuomioja,社民党),欧盟事务与外贸部长亚历山大·斯图布(Alexander Stubb,联合党),经济部长于里·哈卡梅斯(Jyri Häkämies,联合党)。

5政治

政体

自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以来,芬兰就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而此前芬兰是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藩属国。其历史基础是斯堪的纳维亚自耕式农场主社会。芬兰是北欧国家
芬兰议会

  芬兰议会

中唯一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和国体制的国家,并且芬兰的总统要比其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国王或君主有更强的政治影响力
芬兰实行共和制和“议会代表”民主体制,议会依照比例代表制原则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拥有政治权力并通过议会来行使。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采取一院制,由 200 名议员组成,每4年改选一次。
国会内包括一个议院及其 200 位议员。议员以四年为一任,经过直选及比例投票制选出。共和国总统每六年选举一次,芬兰于 1995 年1 月1 日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2006年1月至12月,芬兰第二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任职期间,在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增强欧盟行动的连贯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宪法

1919年7月17日颁布生效。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掌管外交、统率三军等实权,每六年选举一次。1999年芬议会通过新宪法,名称由《政府组织法》改为《宪法》。新宪法加强了议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减了总统部分权力。

政要

总统:绍利·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芬兰资深政治家民族联合党人。
绍利·尼尼斯托

  绍利·尼尼斯托

1948年8月24日出生于芬兰南部城市萨洛,法学硕士,先后任律师、副法官,1987年当选为芬兰议会议员,1994年至2001年任芬兰联合党主席。尼尼斯托1995年至1996年任芬兰司法部长,1996年至2003年任财政部长,在他担任财长期间,正是他带领芬兰加入了欧元区,摆脱了在当时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1999年至2003年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董事会主席,2003年至2007年任欧洲投资银行副行长。2007年至2011年尼尼斯托任芬兰议会议长。2012年2月5日当选芬兰总统,3月1日宣誓就职。已婚,育有二子。
总理:于尔基·卡泰宁,男,1971年10月14日出生,曾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他1999年首次当选议员,2007年担任芬兰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2004年起担任民族联合党主席至今,2007年4月起担任上届政府财长。2008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将卡泰宁评为“欧洲最佳财政部长”。2011年8月22日,芬兰议会举行全体会议,通过投票表决选举民族联合党主席、上届政府财长于尔基·卡泰宁为新一届政府总理。已婚,育有二女。
议长:埃罗·海内卢奥马,1955年7月4日出生,大学肄业。社民党人。历任芬总工会青年事务书记、主席,社民党总书记、主席。2003年当选议员,曾任社民党议会国防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和税收委员会委员、欧洲社民党主席团成员。2005至2007年任副总理兼财长。2010年至2011年任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2011年6月当选议长。爱好运动。已婚,有一子二女。

议会

一院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本届议会于2011年4月选举产生。中间党35席、联合党44席、社民党42席、左翼联盟14席、绿色联盟10席、瑞典族人民党9席、基督教联盟6席、正统芬兰人党39席。

政党

芬兰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在2003年3月议会选举中注册的政党有21个,主要政党是中间党、社民党和联合党。
(1)芬兰民族联合党(The National Coalition Party):简称联合党,执政党,1918年成立。议会第三大党,党员约7万人。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同西方保持紧密的经济、政治关系。1987年起连续三届执政,2011年议会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主席于尔基·卡泰宁(Jyrki Katainen,2004年当选)。
(2)芬兰中间党(Centre Party of Finland):在野党,1906年成立。曾先后称农村居民联盟、农民联盟和中间力量,1988年6月改为现名。党员约20万人。二次大战后一直入阁。1987年3月议会选举后被排斥在政府之外。1991年3月议会选举获胜,以第一大党资格组阁。1995年3月议会选举失利,但仍为议会第二大党。2003年议会大选再次获胜,重新以第一大党资格组阁。主张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外主张裁军、缓和。主席西皮莱(Juha Sipil,2012年当选)。
(3)芬兰社会民主党(The Finnish Social Democratic Party):执政党,1899年成立,原名芬兰工人党,议会第二大党,党员5.9万人。曾多次执政,2003年3月议会选举后与中间党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多党联合政府。倡导民主、自由,主张向经济民主化发展,实行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变革,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积极从事争取维和、裁军活动。主席朱塔·乌尔皮莱宁(Jutta Urpilainen,2008年当选)。
(4)瑞典族人民党(The Swedish People's Party):执政党,1906年成立。由芬兰的瑞典族人组成,党员3万余人。对内维护瑞典族居民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对外支持芬官方外交政策。2003年议会大选后同中间党和社民党继续联合执政。主席斯特凡·瓦林(Stefan Wallin,2006年当选)。
(5)芬兰左翼联盟(The Finnish Left Union):简称左联。在野党,现有党员3.42万人。1990年5月由芬兰共产党和人民民主联盟合并组成,提出今后党的政治活动和组织形式要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宗旨不再是夺取政权和实行国有化,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扩大社会主义成份。1995年3月议会选举后入阁,2003年议会大选后成为在野党。党主席帕沃·阿尔欣麦基(Paavo Arhinmaki)。
(6)绿色联盟(The Green League):在野党,由不同思想的协会和地区性协会组成,没有个人盟员。1983年3月议会选举中首次获得2个议席;5月举行第一次全国性会议。1987年秋,决定成立绿色联盟。1991年3月议会选举后议席大幅度增加,但因能源政策上分歧未能入阁。1995年3月议会选举后入阁,2002年因议会通过新建核电站计划退出政府,成为在野党。主席维勒·尼尼斯托(Ville Niinistö,2011年当选)。
(7)芬兰基督教联盟(The Finnish Christian Union):在野党,1958年成立,盟员1.8万人,以基督教教义作为联盟的宗旨。1960年议会选举中首次获得席位。主席拜依维·莱塞宁(Paivi Rasanen,女)。
(8)正统芬兰人党(The True Finns):原名农村党,在野党,1959年从芬兰中间力量分裂出来。党员2万人。主张维护小农、城市贫
芬兰共产党

  芬兰共产党

民和中小企业利益。曾自称是官方政策的坚定反对派,后来对政策进行了调整。1983年议会选举后首次参加政府。1990年8月,因提出国民养老金的预算提议未被采纳,退出政府。1991年议会选举后在野。主席蒂莫·索依尼(Timo Soini,1997年当选)。
(9)芬兰共产党(The Finnish Communist Party):在野党,于1986年4月由原芬共中分裂出来的“少数派”组成。1990年芬共停止活动并入“左联”后,该党以芬共(团结派)的名义继续开展活动,宣称要继承芬兰共产党的传统。党员约4000人。1994年11月该党举行党代会,决定改称共产党。于尔约·哈卡宁(Yrjo Hakkanen)当选党主席至今。

司法

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9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长和20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政府机构和省、市(县)机构的行政案件。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另设有国家法律监察官,有权出席内阁会议,监督总统、内阁和政府各部门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法官以及最高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院长葆琳·高斯科洛(Pauliine Koskelo,女),2006年1月就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长贝卡·哈尔贝格(Pekka Hallberg),1993年就任;最高检察长马蒂·库西麦基(Matti Kuusimaki),1997年就任;国家法律监察官帕沃·尼古拉(Paavo Nikula),1998年就任。议会法律监察官丽塔-莱娜·鲍尼欧(Riitta-Leena PAUNIO),2003年就任。

6军事

国防

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咨询机构。总理负责领导民政方面的国防活动。国防军总司令负责军事方面的国防活动。国防军总司令海军上将尤哈尼·卡斯凯亚拉(Juhani Kaskeala)2001年6月4日就任。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12个月。2010年3月11日,芬兰政府公布防止恐怖主义战略,以应对和消除恐怖主义威胁。这是芬兰首次制定防止恐怖主义战略。该战略将预防恐怖主义作为遏制恐怖主义工作的重点。

军力

常备武装力量4.15万人,其中陆军2.73万人;海军3000人,舰艇总吨位1.3万吨;空军4500人,主战飞机为F-18C。

军费

2003年国防预算为20.06亿欧元,占政府预算的5.4%。

冬季战争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7外交

国策

战后长期奉行同苏联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芬兰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1995年1月1日起成为欧盟正式成员。芬仍坚持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可靠的防务政策,密切与北约的合作,同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支持俄融入国际社会。芬已正式承认183个国家,与165个国家有外交关系(截至2004年)。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世界形势:认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9·11”事件后,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构成新的全球安全威胁。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和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应对上述挑战。
关于全球化进程:认为全球化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一面。全球化带来的新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各国间的依赖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但全球化同时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和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坦桑尼亚等国共同提出“赫尔辛基进程”,目的是建立一个讨论全球化问题的论坛,通过对话与合作就正确引导和管理全球化提出具体建议。
关于欧洲形势:认为欧洲不存在大战危险,但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欧洲安全的影响日益深远。认为欧盟和北约是欧安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北约东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军事意义。北约正向政治组织的方向发展,但将保留集体防御组织的性质。欧盟东扩强化了欧洲整体稳定。支持欧盟发展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但反对因此损害跨大西洋合作关系。支持欧盟立宪,强调保护小国利益和保持欧盟各机构权力的平衡,不赞成设欧盟常任主席。
关于联合国作用及其改革:认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践国际法的主要机制,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反对单边主义。认为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支持扩大安理会。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主张所有地区性组织在解决冲突和危机中应与联合国密切合作。
关于反恐斗争:支持并参与国际反恐斗争,同时主张重视贫困和发展问题,从源头上防止恐怖主义。认为反恐过程中不应搞单边主义、制造不同文明和宗教的对立。单凭军事手段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应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关于伊拉克问题:强调联合国在向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维和以及重建工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张国际社会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维和行动。芬明确表示愿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前提下派遣维和人员赴伊。2004年通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重建与发展基金向伊提供约500万欧元的资助。

同中国的关系

1950年10月28日中芬建交,1951年互设公使馆,1954年升格为大使馆。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友好。双方签有双边年度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航空协定、海运协定、经济、工业和科技合作协定、文化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开发信贷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及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5 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以及 四川省省长张中伟河北省政协主席赵金铎等80余起副部级以上代表团访问或过境芬兰。2005年2月,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满萨拉来华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举行政治磋商。5月,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日本出席亚欧外长会议期间会见芬兰外交部长图奥米奥亚。2005 年 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许其亮中将访芬。6月,芬兰国防军总参谋长林毕中将访华。9月,芬总理万哈宁对上海、江苏和广东进行非正式访问。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农林部长科尔凯奥亚、司法部长科斯基宁、文化部长卡佩拉、国防部长凯里埃宁及芬兰议会外事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农林委员会、银行监管专员和议会秘书长代表团等分别访华。10月,芬兰国防部长凯里埃宁访华。2006年4月,芬兰总理万哈宁访华。2009年4月万哈宁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0年5月,哈洛宁总统访华。2013年4月,尼尼斯特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习近平同芬兰总统尼尼斯特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把中芬关系提升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正式访问芬兰。
近年来,中芬两国经贸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芬兰企业重点投资国家,是芬兰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芬兰也是中国在北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北欧第二大技术转让方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2009年,中芬双边贸易额达77.9亿美元。
2005 年3月和5月,两国分别签署《中芬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新的《中芬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7月,芬兰国家旅游局驻京办事处正式成立。9月,芬兰航空公司开通赫尔辛基至广州直航航线。9 月, 芬兰贸工部与浦东新区政府在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园区设立“芬华创新中心”。
中国驻芬兰大使:黄兴(2009年到任)。馆址:Vanha kelkkamaki 9-11,00570 Helsinki,Finland;电话(国家地区号3589): 2289 0110(办公室),684 8416(商务处);传真: 2289 0168(使馆),6849595(商务处)。
芬兰驻华大使:岚涛(Lars Backstrom,2009年到任)。馆址:北京朝阳区光华路1号嘉里中心南楼26层,邮政编码100020;电话:85298541/42/43传真:85298547;商务处电话:85298625/26/27/28传真:85298559。

同欧盟的关系

1995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1999年1月1日在北欧国家中率先加入欧元。2001年3月25日正式实施<<申根协定>>。芬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贸易约占芬外贸总额的56%,对外投资近一半面向欧盟国家。主张欧盟成为一个政府间合作机构,支持并参加欧盟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持欧盟东扩和实现经贸联盟。芬于1997年向欧盟提出北部地区政策倡议,主张欧盟加强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与稳定,该计划2000年获得通过。2004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及贸易委员拉米分别访芬。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92年1月,芬同俄罗斯签署《芬俄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同时宣布废除《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芬认为欧洲共同价值观、民主观、人权观已成为芬俄关系的基础,积极支持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援俄的民主改革进程,推动发展欧俄关系。芬俄关系密切,合作主要涉及能源、环保、核安全、海运安全等领域。俄是芬第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芬总统、总理、外长、外贸部长分别访俄,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访芬。

同周边国家关系

同北欧国家的传统合作是芬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主张欧盟北欧成员国应在涉及到北欧的重大问题上协调立场,以维护北欧国家的利益,同时进一步深化北欧国家在能源、环保、军工方面的合作。芬、瑞、丹三国建立了在欧盟首脑会前磋商的机制。2004年,芬承办“欧盟扩大后的北部地区合作大会”,芬总理出席波海国家理事会第五届首脑会议。芬总理访问丹麦,芬议长和外长分别访问瑞典,瑞典首相佩尔松、挪威首相邦德维克爱沙尼亚总理帕茨分别访芬。

同美国和北约的关系

芬重视同美国的关系,认为美在欧洲仍发挥重要作用。90年代以来芬先后从美购买64架F-18型战斗机及配套防护,近年来双方互访频繁。2004年,芬总统、外长、国防部长和外贸部长分别访美,芬议长率北欧及波海地区国家议长代表团访美。芬主张加强与北约合作,但目前不准备加入北约。1992年6月,芬成为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NACC)的观察员,1994年5月与北约签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协议。1997年芬首次派出156人快速反应部队赴挪威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同年11月在布鲁塞尔正式设立驻北约代表处。2004年,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访芬,芬总统出席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首脑会议。

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芬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关系。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未减少,贫困正在增加。工业国家应重视发展问题。积极支持南北对话,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04年,芬总统访问尼加拉瓜,芬外长访问印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芬外贸部长访问越南、泰国、乌克兰等正在发展的国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芬。2004年,芬大幅度提高对外发展援助资金,首次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7%。

8经济

体制

2003年,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75万欧元。2002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开支占当年GDP的26.4%。2003年,全国拥有医生16633人,病床37656张,每千人拥有3.2名医生,7.2张病床;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36辆、电话492部、移动电话909部;人均住房面积36.3平方米。
80年代,芬兰经济以年平均增长3.7 %的速度持续发展。90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993年开始复苏,1994年以来经济总体上发展良好。芬政府90年代初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重视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宏观上继续执行紧缩财政、鼓励投资、削减社会福利、降低所得税、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改善就业的政策,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长保持在5%左右。1999年加入欧元,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取代芬兰马克。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97亿欧元,比上年增长3.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万欧元。2003、2004、2005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年度“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总量

2010年人均净国民收入为2.86万欧元
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497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6万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7%。
货币名称:欧元(Euro)
汇率:1美元=0.7424欧元(2013年09月30日)
通货膨胀率:0.9%
失业率:9.0 %

工业

以木材(采伐、加工)和造纸为主,次为炼油机械、造船、钢铁、有色冶金、纺织等。乳用畜牧业发达。耕地只占总面积的9%,大部种植饲料作物,余种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等。出口收入的40-50%为木材、木材制品、纸张和纸浆,余为金属制品和畜产品(肉、乳品)等。进口以机器、煤、石油、金属、运输设备、棉花和烟草为主。对外交通重海运;内陆湖区交通重要,有运河联系许多湖泊,航程达6,600多公里。旅游业发达。
2003年工业产值400.12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产值31.1%。工业从业人口为64.2万人,约占总劳力的34.2%。工业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已从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制造业为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整个森林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25%)及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芬兰的化工电子工业迅速发展,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1 ,2002 ,2003
圆材(百万立方米)53.3 54.2 55
纸浆(百万立方米)27.6 27.8
(资料来源: 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信息业

信息产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2003年的产值为33.92亿欧元,占GDP的2.8%。芬兰是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每1000人拥有219个接入终端,手机普及率为91%。

农林业

林业发达,农畜产品自给有余。2003年农林业产值为43.67亿欧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农林密 切结合,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2002年耕地约221.55万公顷,从事农林业的劳动力为11.3万,约占总劳力的5.1%。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1, 2002, 2003
小麦48.9 56.9 67.9
大麦178.7 173.9 169.7
燕麦128.7 150.8 129.5
黑麦6.4 7.3 7.3
牛奶(亿公升)23.8 23.8 23.2
黄油6.1 6.1 5.8
肉类34.0 35.9 37.4
鸡蛋5.7 5.5 5.6 (资料来源: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服务业

服务业发达,80年代以来更为完善。基本分为私人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服务业两大类。主要包括商业、贸易、旅馆、饭店、银行、保险、社会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2003年服务业产值为780.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4%,从业人口为69.5万,占总劳力的31.2%。

旅游业

2003年外国来芬旅游者共433万人次,旅游收入16.5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游客主要来自瑞典、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等。主要旅游点是赫尔辛基、图尔库、东部湖区、北部拉毕地区和奥兰岛
极夜极昼:由于芬兰的拉普兰省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可以看到极夜与极昼,在极昼中,午夜的天空也不会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个小时的日照。
北极光:在寒冷、干燥的夜晚,纬度越大,越有多的机会看到北极光,北部的乌茨约基,每年观赏北极光的日期为11月25日到1月17日。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发达,以铁路和公路为主。2003年交通运输情况:
铁路:总长5851公里,41%为电气化,客运量33亿人公里,货运量100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78197公里,其中653公里高速公路。各种机动车263万辆,其中小汽车约227.5万辆、公共汽车1.04万辆、货车35.94万辆,客运量77亿人公里,货运量269亿吨公里。
水运:商船630艘,总吨位148.4万吨;内河航线长9149公里,客运量0.1亿人公里,货运量4亿吨公里;沿海航线长9534公里,客运量1.37亿人公里,货运量25亿吨公里;水运港口近30个,总吞吐量31亿吨。重要港口有赫尔辛基、图尔库、科特卡波里
空运:有157个机场,4家航空公司,697架民用飞机,国际航线35条;客运量11亿人公里;货运量200万吨公里;国际机场有赫尔辛基、图尔库和坦佩雷等。
管道:天然气管道580公里。

9著名企业

芬欧汇川集团

(UPM-Kymmene)是世界第三大纸和纸制品生产商,具有百年历史,在芬拥有93万公顷森林,年平均消费林材24万立方米。主要生产纸张纸浆、纸板和包装薄膜。2008年有雇员2.4万人,净销售额95亿欧元,盈利10.6亿欧元。1999年在江苏投资6亿美元建立芬欧汇川(常熟)纸厂,年产35万吨优质文化用纸。2003年在华营业额为5亿美元。2005年9月,芬欧汇川在江苏常熟的投资兴建的第二条造纸生产线正式投产,芬总理万哈宁出席庆祝活动。

诺基亚集团

诺基亚集团(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早期从事造纸、化工、橡胶行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电信市场。主要生产移动和固定电信网络设备及移动电话,在9个国家设有17个工厂,在14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全球领先的数字移动和固定网络供应商。2003年有雇员5.14万人,销售额294.55亿欧元,盈利53.45亿欧元。中国已成为诺基亚全球第二大市场,其累计在华投资超过23亿欧元。2001年在华销售收入34亿欧元,出口25亿欧元。2000年5月,诺基亚星网(国际)工业园在北京落成。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斥资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及大批专利组合。

纸业集团

斯托拉—恩索纸业集团(StoraEnso)由瑞典斯托拉纸业公司和芬兰恩索纸业公司于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林业生产集团之一,主要生产杂志用纸、新闻纸、包装用纸和办公用纸等。2004年有雇员4.5万,销售额124亿欧元。1998年在苏州建立年产12万吨胶版纸的工厂。

富腾集团公司

富腾集团(Fortum)芬兰国有控股能源公司,北欧第二大能源公司。由耐思特(NESTE)石油天然气公司、IVO电力有限公司等组成。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和热能,工程建造、运营和维护,业务几乎涉及所有能源领域。2004年公司有雇员1.3万人,销售额117亿欧元,盈利19亿欧元。自80年代末富腾即在中国市场开展能源业务,富腾能源中国业务主要在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核电技术、燃煤电厂脱硫环保技术、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领域提供服务和系统设备。

凯斯科

凯斯科(Kesko)1940年由四家零售商合并组建而成,90年代开始实行连锁经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公司主要从事食品、家居用品等批发零售,建筑装修及农业产品的流通和销售。2003年有雇员1.5万人,销售额70.7亿欧元,盈利1.62亿欧元。

财政金融

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欧元):
2001 ,2002 ,2003
收入(不包括借债) 354.26 363.53 364.13
支出360.72 355.11 368.97
差额-6.46 +8.42 -4.84 (资料来源: 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2003年外汇储备80.45亿欧元,其中黄金储备5.15亿欧元;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05.99亿欧元,净外债累计633.2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2%。

对外贸易

2003年出口额为463.7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7%,有贸易关系的国家约50个。近几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478 472.45 463.78
进口358.91 356.11 367.75
差额119.1 116.34 96.03 (资料来源: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芬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金属、纸张纸板等;进口商品主要有食品、石油及石油产品、钢铁、纺织品、饲料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国家。2003年对欧盟国家的进出口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55%和53%,对其他欧洲国家的进出口分别占13%和9%,对北美地区进出口占5%和9.2%,对经合组织成员进出口占73%和74%,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占12%和14%。2003年,芬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德、瑞典、俄、英、美。

对外投资

芬直接投资国主要为瑞典及其它欧盟国家,外国对芬直接投资主要来自瑞典、荷兰和美国等国家。2003年芬对外直接投资543.96亿欧元,外国对芬投资额367.38亿欧元。

对外援助

90年代初芬经济衰退,政府被迫大幅削减外援款项,1994年后有所增加。对外援助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2001, 2002, 2003
总额4.35 4.9 4.94
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0.32% 0.35% 0.35%
主要受援国为: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肯尼亚越南埃及尼加拉瓜中国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资料来源:2004年芬兰统计年鉴)

10文教

教育

教育事业发达。1921年起实行义务教育。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2003年全国有各类学校 5103所,在校学生超过190.1万人。
赫尔辛基理工大学

  赫尔辛基理工大学

2003年教育预算为57.86亿欧元,占政府预算的15.7%。著名高等学校有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坦佩雷大学(QS2013世界大学最新排名301-400段第95位[2])等。2002年各级学校数、学生及教师人数:
学校(所) 学生(人) 教师(人)
基础学校3873 606600 43783
普通高中441 .131800. 7480
芬 兰 大 学 生 戴 帽 节

  芬 兰 大 学 生 戴 帽 节

职业学校300 .197500 .13854
专科学院30 .135000 .5844
综合性大学20. 166000 .7728
2003年,芬全国有各类图书馆968家,公民人均年借书20.9本。
芬兰的教育方式很宽松,但评测证明芬兰的孩子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学校不会给学生打分,不会让他们留级,不给学生排名次,不硬性规定功课。学生上课时间短,课外没有补习班,包括寒暑假在内的所有假期也没有作业。

文化

芬兰严峻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芬兰人形成了极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实际上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芬兰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
芬 兰 人 迎 接 圣 诞 节

  芬 兰 人 迎 接 圣 诞 节

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充满芬兰本土传统浪漫风格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潮流中独树一帜。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尤为特别的是,芬兰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眼中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优质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誉世界。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1927年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的拉普兰省“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的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
除了艺术,芬兰人还发明了桑拿浴,号称芬兰的国粹。芬兰谚语说: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Sauna)是为 数不多的进入世界语言范畴的芬兰词汇之一。芬兰桑拿室一定完全用木材建造,其中一定包括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芬兰全国有不同大小桑拿上百万间,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间桑拿房,密度是全球之冠。对到芬兰旅游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洗过桑拿,就等于没到过芬兰。
芬兰的音乐 
芬兰地图上看来更像一个岛国,因为远离欧洲大陆显得相对比较孤立,那里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湖泊,孕育出了独特的北欧金属文化。
芬兰儿童在微型活动桑拿浴车中洗桑拿

  芬兰儿童在微型活动桑拿浴车中洗桑拿

越是具有异国情调的国家他们的金属乐就越出色。
我想也正是她的地理位置使得芬兰的金属文化和其他欧洲国家存在了差异,几乎在整个八十年代海外对这片土地的金属音乐还是一无所知的,高额的交通费用也使得很少有海外的乐队到芬兰巡演,一切的故事和演变都在本国内进行.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那里的黑暗死亡金属势力已经格外强大,那时候已经有很多相当优秀的地下死亡金属乐队,却是那么的没有名气!
渐渐的一些乐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Stratovarius,impaled nazarene,Amorphis,children of bodom,Nightwish,Eternal tears of sorrow一个个都登上了当地最大的音乐排行榜,从此全世界的金属乐迷把目光投向了芬兰,但注意到的多数是商业痕迹很重的乐队,比如上述提到的这些乐队,对于资深金属迷来说,其中的多数乐队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创意和可听性可言,虽然他们曾经带领历史的潮流。旋律化是这些成名乐队的一大特点,这就是我们常说芬兰乐队重旋律的原因。
芬兰实在有太多太多的金属乐队,他们有太多的能量需要爆发?还是北欧漫长的冬日沉淀了他们阴郁的情感? 在那里你完全可以找到更自我,更纯粹的金属音乐!
Demigod,Abhorrence,Sentenced,Amorphis,Impaled Nazarene,Yxysma,Beherit,Sarcofagus…他们对别人的影响和启发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喜欢芬兰金属音乐,记住这些名字吧
近几年芬兰新生代属乐队Nightwish,HIM,Entwine,Charon,ToDieFor,69Eyes,Shamrain,Soulrelic组成的Finnish Metal大军更是风靡全球
当然,芬兰人在做金属音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传统民乐,出现了一批以Moonsorrow,Ensiferum,Finntroll,Korpiklaani(前三者统称维京三剑客)为代表的将传统民乐,英雄传说,极地风光,异教力量完美融合为一体的金属乐队。类似乐队还有viikate,Tenhi(此为Dark wave),Eternal Tears of Sorrow,Calvarium等等。

电影

芬兰的电影在国际上并不著名,但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最著名的要属90年代初期拍摄的反应苏芬边界战争的电影《Winter War》(冬战),与中国在2006年合拍的《玉战士》,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没有过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
其他还有:
薄暮之光》(Laitakaupungin valot)
《幸福背后》(Shades Of Happiness)
黑冰》(Black Ice)-芬兰德国合拍
《冷钞票》(paha maa)

媒体

2003年,全国共有报纸205种,其中每周发行4-7期的日报53种;各种杂志、期刊5042种。主要报刊、创刊年及发行量:《赫尔辛基新闻》,1904年,43.96万份;《晚间新闻》,19.87万份;《晨报》,1882年,13.63万份;《晚报》,12.13万份;《图尔库新闻》,11.15万份;《首都日报》,1864年,5万份。有5家通讯社,其中最大的是芬兰通讯社,简称芬通社,1915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同世界主要通讯社均有业务联系。外国在芬的通讯分社有15家。
芬兰广播公司(Finnish Broadcasting Company,YLE):1926年成立,1934年改为国营。对外用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广播。1958年正式开播电视,现有电视1台、电视2台、电视3台。此外还有私营广告电视台。70年代开始有有线电视(赫尔辛基有线电视台)。

名人

·基米·莱科宁(Kimi Matias Raikkonen)--现效力于路特斯(莲花-雷诺)车队,前F1法拉利车队、迈凯轮车队索伯车队车手。2007年在法拉利车队夺得F1世界冠军,2003、2005年获两届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亚军,2008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季军。因其表情冷酷、惜字如金,被称为“冰人”。
2012年KIMI披上莲花队服

  2012年KIMI披上莲花队服

·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芬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芬兰共和国总统,芬兰元帅。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 --音乐家,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代表作有《芬兰颂》
·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 -- 诺基亚CEO
·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 --Linux操作系统之父
·米卡·哈基宁(全名米卡·保利·哈基宁,Mika Hakkinen)--前F1迈凯伦车队车手,1998,1999年的F1世界冠军
·皮特卡马基--芬兰著名标枪运动员,获得2007年田径世界锦标赛冠军
·萨米·海皮亚-著名足球运动员,效力于英超豪门利物浦10年。
·加里·利特马宁-著名足球运动员,“芬兰冰刀”利特马宁,获得过1993荷兰足球先生,1993荷兰联赛射手王,1996欧洲冠军杯射手王 (9球) ,1995欧洲金球奖第三名,芬兰国内到处流传着“利特马宁是上帝,海皮亚是耶稣”的说法。
·西蒙·海耶(simo hayha)--狙击之王,西蒙.海耶1939年~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他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射杀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狙击手。苏军士兵都惊恐地称他为“白色死神”。

儿童肥胖

芬兰国民健康与福利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芬兰近1/4的儿童体重超标,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因此受到威胁。该所对芬兰10 个城市2007年至2009年的儿童体检结果的分析结果显示,芬兰儿童体重超标,芬兰人普遍需要调整生活方式,父母必须让儿童多食用蔬菜并减少糖分的摄入,同时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做到多运动、不吸烟、少饮酒。此外,还应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11旅游

风景名胜

芬兰堡
“芬兰堡”要塞位于赫尔辛基南面的岛屿上,由6个岛屿组成。历史上是个军事要塞,内有明堡、暗堡、军营、大炮等古迹。是古老的海防要塞,扼制着从芬兰湾进入赫尔辛基的海上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岛上至今保存有过去的城堡、古炮台、兵营和仓库,并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过的潜水艇和大炮博物馆。这里的博物馆、画廊、咖啡馆和海滩会使你在岛上度过难忘的时光。
风景优美的“芬兰堡”要塞是芬兰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护,现已成为赫尔辛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夏季,轮渡频繁地来往于该岛和南码头之间,从市中心南码头坐摆渡仅需用5分钟,人们常到这里游泳、钓鱼、野餐和进行日光浴。夏季时分,这里不仅有戏剧演出,还举办展览和音乐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塞乌拉岛上的露天博物馆有18世纪的庄园,农舍、作坊、小店、教堂、浴室、磨坊等都是从各地赶来的。
罗瓦涅米
罗瓦涅米(Rovaniemi)是芬兰北部拉普兰省省会,是世界上惟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也是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二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的破坏、曾被夷为平地。 战后,按照芬兰著名建筑大师阿尔托(AlvarAalto)的规划进行重建.据说阿尔扦是按照北部驯鹿的形状设计这座城市的重建蓝图的。市内随处可见阿尔托当年设计的建筑,如拉毕大厦和图书馆。90年代初修建的北极中心(ArktkumHouse)向游人展示了拉普兰地区土著居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以及北极地区的自然风光现已成为来北部观光游客的重要参观地点之一。
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
闻名世界的圣诞老人村位于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每年源源不断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以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为快。在圣诞老人村的礼品店里。港客可以买到带有芬兰特点。设计精美的礼品,馈赠亲朋好友。还可以得到一张跨越北极圈的证书。
奥兰岛古堡遗址
奥兰群岛(Alandislands)是芬兰惟一的一个自治省,位于芬兰的西南沿海,由6500个小岛组成,岛上居民2.5万人,大多以瑞典语为母语,奥兰岛的首府是玛丽港(Mairenhamn),是群岛上惟一的一座城市。
玛丽港
海运,渔业和旅游是岛上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奥兰岛人常以自己的古老航海传统而感到自豪,停泊在首府玛丽港西码头的四桅杆帆(Pommern)是奥兰岛的象征,也是奥兰岛远洋船队漂洋过海的见证,现已入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奥兰岛的海洋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海洋博物馆之一,在玛丽港东边的船坞还可以看到传统船只建造的过程。
星罗棋布的小岛,巨大的礁石,野花灿烂的谷地和茂密的森林使这个群岛别具神采。奥兰岛的风光与芬兰内地截然不同,岛上众多的古迹有中世纪的城堡,教堂,还有博马松德海上要塞,1854年,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建造要塞这一庞大计划搁浅,刚刚建成一半的要塞遭到了英法联军来自海上和陆地的两面夹攻,英法联军夺取要塞后将它炸毁。现在人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要塞的零零星星的残垣断壁。
奥兰岛夏季气候宜人,处处是迷人的自然景色,是芬兰著名的旅游胜地。骑自行车在奥兰岛上旅游别有一番风趣。在岛上,游人可以租到自行车,并同时获得一份地图及指南,沿途有许多营地,度假别野和民宿可供歇息,岛上还有一个36洞的高尔夫球场,除打高尔夫球外,如有兴趣,游客还可以在海边垂钓,乘船在海上游览打猎
年度活动6月仲夏节活动夏季集市7月爵士音乐节海洋节8月玛丽港艺术之夜10月文化节奥兰岛马拉松赛12月圣诞集市。
世界最大基督教木制教堂---建于1847年凯里迈基教堂。
凯里迈基教堂

  凯里迈基教堂

节日

桑巴狂欢节
欢笑日
仲夏节2004年6月25日,芬兰各地按照民间传统习俗举行仲夏节庆祝活动。人们身穿民族服装进行各种传统民间手工艺表演,并点燃熊熊篝火,载歌载舞欢度仲夏之夜
世界最大的基督教木制教堂——凯里迈基教堂

  世界最大的基督教木制教堂——凯里迈基教堂

大学生戴帽节赫尔辛基的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码头广场,为广场中央圆形喷池中的哈维斯·阿曼达少女青铜塑像举行戴帽仪式。同时,在场的大学生戴上象征大学生的白帽子,畅饮已经准备好的香槟酒,祝贺他们自己的节日圣诞节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尽管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圣诞老人已早早来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传统的圣诞节开灯仪式。当地人化装成小雪花、森林动物、白雪公主等,牵着来自北部地区的驯鹿,兴高采烈地参加游行庆祝活动
赫尔辛基桑巴狂欢节
2009年6月13日,赫尔辛基举行第19届桑巴狂欢节。当日,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桑巴舞爱好者和桑巴舞学校的师生在赫尔辛基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游行。
采摘
到野外采摘野浆果和野蘑菇,是领略芬兰清纯大自然的途径之一。在其他国家,你可能需要缴费,并且有地区限制,但在芬兰国家法规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随意采摘。
在芬兰,有67%的人会以此作为夏季的活动项目。

天文景观

由于芬兰的拉普兰省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可以看到极夜极昼,在极昼中,午夜的天空也不会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个小时的日照
北部拉普兰地区的极光现象

  北部拉普兰地区的极光现象

在寒冷、干燥的夜晚,纬度越大,越有多的机会看到北极光,北部的乌茨约基,每年观赏北极光的日期为11月25日到1月17日。

世界遗产

至2008年止,芬兰共有6处世界遗产,如下:

名称
类型
1
2
3
萨马拉赫登迈基德铜器时代墓地
文化遗产
4
文化遗产
5
文化遗产
6
文化遗产
[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