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87

波音787,又称为“梦想客机”(英语:Dreamliner),中型双发(动机)宽体中远程运输机,是波音公司1990年启动波音777计划后14年来推出的首款全新机型,由波音民用飞机集团(BCA)负责开发,在2004年4月正式启动。经多次延期后,于美国时间2009年12月15日成功试飞,标志着787飞机的制造项目进入交付使用前最后一个阶段,2010年交付使用。2011年9月27日零时20分,波音787“梦想飞机”交付全日空。2013年1月16日,由于连续出现安全故障,美国联邦航空局宣布暂时停飞所有波音787“梦想”客机。
2013年6月,中国引进的首架波音787梦想飞机飞抵广州。

目 录

1简介

  1. 1.1 特点
  2. 1.2 大事记
  3. 1.3 建造成本
  4. 1.4 研发情况
  5. 1.5 最新计划
  6. 1.6 硬件结构

2材料应用

  1. 2.1 机身
  2. 2.2 客舱
  3. 2.3 驾驶舱

3型号

4装配机构

  1. 4.1 中国公司
  2. 4.2 日本公司

5竞争对手

6机型事件

  1. 6.1 交付事件
  2. 6.2 安全故障
  3. 6.3 事故原因探讨
  4. 6.4 重返航线
  5. 6.5 日本助力

7中国引进

  1. 7.1 接机仪式
  2. 7.2 先期运营
  3. 7.3 产生影响
  4. 7.4 客舱炫点
  5. 7.5 陆续接收

1简介

波音787系列[1]属于200座至300座级客机,航程随具体型号不同可覆盖6500至16000公里。波音公司强调波音787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低燃料消耗、较低的污染排放、高效益及舒适的客舱环境,可实现更多的点对点不经停直飞航线。以及较低噪音、较高可靠度、较低维修成本。波音787梦想飞机是航空史上首架超长程中型客机,打破以往一般大型客机与长程客机挂钩的定律。预计2010年787的单位造价为$1.38-1.88亿美元。[1]
波音787

  波音787[2]

787[2]技术设计上的突破,使中型尺寸的787具有在同座级的飞机中,无与伦比的航程能力与英里成本经济性。倘若乘客偏爱不经停直飞服务及更高航班频率,那么787就是开辟这种新航线的完美机型,尤其是不适合大型飞机的客源少的远程航线波音787除了让中型飞机尺寸与大型飞机航程的实现结合,还以0.85倍音速飞行,这也使其点对点远程不经停直飞能力得以更好的体现,从而能在450多个新城市对之间执行点到点直飞任务。这让运营商能更灵活地把机型与市场相匹配,首架787客机在美国西雅图埃弗雷特波音工厂向日本ANA航空公司交付使用。[2]

特点

宽体机,机内两行通道
巡航速度:0.85马赫水平面速度约每小时561海里或903公里)。
波音787

  波音787

续航距离:8,500海里(15,700 公里),可由洛杉矶直飞伦敦,或纽约直飞东京
使用物料(按重量):61℅复合物料(碳纤维),20℅,11℅,8℅。按体积,占787全机物料的80℅均为复合物料。
生产线只要3天(以生产线达至全力全速而言计算)便可完成一架787的装配,而737则需要11天。
比其他民航机拥有更大的窗户,的位置亦更高。乘客可以看见地平线。窗中以液晶体调校机舱的光暗,减少窗外射入的眩光及维持透明。
波音787

  波音787

机舱内以发光二极管提供照明,取代萤光管,节省约一半电力消耗。
机舱气压以电动的空气压缩机维持,不使用引擎放气带入的空气;加上机身物料的空气密封功能,比旧款民航机更能保持机舱湿度
机内用以太网路提供驾驶室及各部分的资料通讯。
无需放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减少各式热空气管道,以电力系统取代。[2]
参数
机型 787-3、787-8、787-9、787-10(2018年)
机组驾驶员人数  2人
座位数 290~330、 210~250、 250 ~ 290  长度 55.5~61.6米
翼展 50.3~58.8米
波音787梦想飞机

  波音787梦想飞机

后掠翼 32.2°
高度 16.92 m
机身高 5.91 m
机身宽 5.75 m
座舱宽 5.49 m
载货容量 124.6立方米~152.9立方米
空重  101,151kg、109,769kg、115,213kg
最大起飞重量165,108kg、219,539kg、244,940kg
巡航速度 0.85马赫(903 km/h,561英里(mph),487节(knots))最大速度 0.95马赫(1010 km/h,631 英里,553节)
满载航距 4,650~5,650km、14,200~15,200km、14,800~15,750km
最大燃油容量 126,918 L~138,898 L
发动机(×2) 通用电气GEnx 或劳斯莱斯Rolls-Royce)Trent 1000
最大推力 235.8 kN、 284.7 kN、 311.4 kN[2]

大事记

2003年5月7日,波音公司发布了超效7E7飞机的最新设计方案。
2004年4月19日,波音7E7主要合作伙伴团队组建工作宣布完成。
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与中国政府官员签署了60架波音787飞机购买协议。
2006年6月30日,波音及其合作伙伴富士重工庆祝首架787梦想飞机进入组装阶段
2007年7月8日,波音公司在西雅图波音总部举行787梦想飞机下线仪式。
波音787

  波音787

200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6日凌晨2时)波音787客机从埃弗雷特潘恩机场首次起飞。
2011年8月8日,波音公司参加第十届莫斯科航展,787客机与空客“巨无霸”同台竞技。
2011年9月26日,波音公司向全日空交付首架波音787客机。
2011年9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埃弗里特,第一架787“梦想客机”准备首航。美国波音公司交付全日本航空公司的第一架787“梦想客机”定于27日执行“处女航”,从华盛顿州埃弗里特飞往日本东京,全日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伊藤真一郎将搭乘这架客机,于28日抵达东京羽田机场。[2]
2013年4月27日,波音787以经过电池测试,已复飞。
2013年5月20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表示(以下简称美联航)旗下一架波音787梦想客机周一将从休士顿飞往芝加哥,机上搭载着250多名乘客,其中包括美联航和波音公司的两位首席执行官。[3]
2013年6月1日,全日空的 NH905、NH1255、日本航空的JL21先后抵达首都机场,揭开了复航的序幕。
2013年6月2日,中国首架波音787“梦想飞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这一喷绘着“梦想之翼”涂装的787飞机从此将加入南航机队。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全球第9家接收787梦想飞机的航空公司。[4]
2013年6月以来,已有全日空两班次,日本航空一班次,南航一班次,埃塞俄比亚不定期班次等五架787飞航北京。据悉,2013年6月底波音787梦想客机也将落户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013年7月3日,海南航空北京-海口、北京—上海航线将由波音787梦想客机执飞。
航班号
起飞城市
到达城市
起飞时间
到达时间
HU7382
北京
海口
8:00
11:50
HU7381
海口
北京
13:00
16:30
HU7601
北京
上海虹桥
17:40
19:45
HU7602
上海虹桥
北京
20:40
23:00
2013年8月,将由波兰航空使用波音787梦想客机执飞北京-华沙航线。届时北京首都机场将是世界上起落不同公司波音787客机最多的机场(非班次最多)。

建造成本

在同座级的飞机中,787具有无与伦比的航程能力与座英里成本经济性 。这一切都归功于787在术和设计上的突破,归功于以不断增长的航空旅行市场为核心的产品战略。要满足航空旅行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就要不断开辟新的直飞航线并增加航班频率。作为767与A330家族理想的替代机型,787-8拥有恰当的尺寸,能开启航空公司开发重要的航线网络收益优势的先河。融合航程、运力与经济性优势的787-8,
波音787客舱

  波音787客舱

将让航空公司入主其它任何机型都望而却步的细分市场
在这些新市场上与787-8一起大显身手的787-9,运力与效率均比787-8略胜一筹。倚仗旗鼓相当的航程、速度与座英里经济性,以及可轻松进行混编机队飞行的驾驶舱设计,787与777成为超高效中远程航线网络中的完美组合。与787-8同样超高效但重量较轻的787-3,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短程区域性市场上现有双通道飞机的替代机型。[2]

研发情况

研发背景
“音速巡航者”

  “音速巡航者”

在1990年代后期,随着民用飞机市场份额不断流失给其欧洲竞争对手空中客车公司(Airbus)。波音767在与空中客车A330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波音公司决定研发其取代产品。向市场推出“音速巡航者”(Sonic Cruiser),强调在燃油消耗与波音767和A330相当的情况下,接近音速的飞行速度(约0.98倍的音速,即0.98马赫)。当时美国不少大规模的航空公司对「音速巡航者」的概念表示乐观。因把航程时间缩短可获乘客好评而大力支持研发该款客机。
9.11事件发生后,全球航空市场均受创,而美国的航空公司更是首当其冲,“音速巡航者”难以获得计划启动的足够订单。在油价上升的情况下,效益比速度更重要。波音公司最终决定放弃「音速巡航者」,提出新计划取代,称为「7E7」,当中的“E”可解释为「Efficiency」(效率)、「Economics)(经济性)、此外也可解释为「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环保)、「Extraordinary comfort and convenience」(超凡的乘坐舒适性和便利性)、以及「E-enabled」(电子化系统)等。「7E7」又称为「梦想飞机」(Dreamliner),波音公司认为,波音7E7将为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更多利润,同时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客舱环境,以及更多的不经停直飞航线。[2]
项目成立
2004年4月,波音宣布7E7客机使用的发动机分别为通用电气GEnx劳斯莱斯的遄达(Trent)1000。不同厂商的787发动机均有着相同的标准接口,航空公司可把飞机的发动机互换,这在商用航空业界历史上实属首次。随着全日空确认50架飞机订单,该项目正式启动,全日空航空公司的订单是历史上对波音新型民用飞机最大的启动订单。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为7E7梦想飞机确定了正式的机型代号——787。
「7E7」方案正式启动后,波音公司以正式的数字编号取代,7E7梦想飞机正式命名为787。
波音787

  波音787

自此,该飞机被称为波音787梦想飞机。按照波音公司解释,以往使用7E7这一名称是为了突出该飞机出色的效率(Efficiency)优势。这也是波音的传统做法,在飞机的研发阶段给其一个字母代号,例如,波音757在开始研发时被称为7N7,波音767被称为7X7,而波音777则被称为767-X。而在项目启动后为其确定一个数字。波音公司所有喷气式客机是从707、717、727......顺序至777。而按顺序,继1993年推出波音777之后就应是787这个代号。[2]
研发发展
2005年4月26日,即研发计划推出的一年后,波音在787客机的外观设计作出改动,包括机鼻长度改短。
2007年5月下旬,首架787开始总装。计划同年7月8日,首架787下线,有一种说法是,波音选在7月8日向外界展示787客机,是因为2007年7月8日的美式写法是“07/08/07”,刚好拼成“787”。可是,由于设计进展顺利,第一架波音787“梦想客机”下线的时间不是在2007年7月8日,而是提前到6月25日,比原计划的客机公开亮相的时间提前了将近两周时间。但这架下线的787“梦想客机一号”还有几大部分的结构没有完工。波音也承认,第一架出厂的波音787因市场上缺乏碳纤维,所以只是用其他材料暂时遮盖。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1968年波音第一架747下线时,也只是完工了78%的工作量,严格说来,那并不是一架完整的飞机。 波音787客机在埃弗雷特组装厂正式开始组装其实是在2008年3月,直到这时,波音才发现,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那里汇集到组装厂的部件经常出现尺寸误差超标的问题,比如,各部分机体,竟然无法接合。毫无疑问,供货链出现问题了。[2]
首飞测试
波音787

  波音787

波音公司最初计划在2008年上半年交付给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第一架飞机,但由于某些零部件进度拖延及新产品陆续出现问题以及罢工事件使波音公司的工厂被迫停工的影响,波音公司已经先后五次推迟了787客机的首航计划。原定于2007年秋季开始试飞的787客机,延期到2007年11或12月中旬,导致了原定2008年5月要交给第一批客户全日空延后6个月,推迟到2008年12月才能营运。这样,全日空就错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庞大运输量。在波音历来众多产品的首名买家中,以787的全日空所斥资金额为最大,总高达约60亿美元。全日空和澳大利亚航空一度考虑向波音索赔。当时间到了2009年,6月23日,因为飞机结构问题,波音第五次宣布推迟787“梦想飞机”首飞的时间。
终于,美国西雅图12月1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6日凌晨2时),在华盛顿州埃佛瑞特潘恩机场,两名飞行员迈克尔·卡瑞克尔和兰多尔·内维勒驾驶的波音787飞机顺利升空,在飞行了大约四个多小时后返回地面,试飞成功,这标志着9个月的空中测试正式拉开序幕。
波音公司预计2010年第四季度交付第一架用于商业飞行的波音787客机。截至2009年12月15日试飞成功,波音787梦想飞机收到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的57家客户878架飞机的订单,合同储备订单总价值达到1400多亿美元。[2]

最新计划

美国波音公司2013年6月2日宣布,这家飞机制造商已开始建造“梦想”客机的加长版787-9型。
波音在一份声明中说:“5月30日,这个787家族的最新成员开始在华盛顿州埃弗里特组装厂成型,波音按计划开始组装这一高效飞机的大部分。”
法新社报道,787-9型可搭载250名至290名乘客,比如今的787-8型多出40多人。同时,相比同尺寸飞机,这一加长款“梦想”客机能节省20%燃料,多飞大约555公里。
787-9型预计几个月内首飞,首批交付将在2014年年初,买家是新西兰航空公司。波音说,全球20家用户订购355架787-9型,占全部787系列订单的大约40%。

硬件结构

发动机
波音的发动机合作伙伴 -通用电气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787提供了新一代发动机技术。波音的专有技术与计算机流体力学(CFD)优化了发动机与787机身的整合,将干扰阻力降至最小,让这些技术进步的效益达到最优波音化。787新型发动机建立在成功的通用电气GE90与罗尔斯·罗伊斯遄达(Trent)发动机产品家族的基础上。这些产品家族历来以卓越的性能与可靠性著称。这两款发动机都将取得在“开箱”投入使用时进行双发延程飞行(ETOPS)认证。[2]
波音787

  波音787

787先进的发动机其函道比约为10, 而当前发动机的函道比约为5。成倍增加的函道比,让787发动机的社区噪声更低,油耗显著减少。更低的排放与油耗,能降低787运营商的成本,减少飞机对环境的影响。短舱上的锯齿边大幅降低了后舱的减震舱噪声。机翼上装备的787发动机可互换,这样能尽可能减少构型与系统的易变性,实现更轻松、更经济的重新构型、升级以及飞机在不同机队之间过渡时的改装。这种标准化和简化的方式增加了收益潜能,降低了运营成本,并赋予787折现能力与较高的残值。[2]
复合材料
波音787主起落架

  波音787主起落架

波音公司在波音787上使用了“音速巡航者”所提出的技术以及机体设计,并决定在7E7的主体结构(包括机翼和机身)上大量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波音787拥有多项技术创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波音787机体结构的一半左右都用更轻、更坚固的碳纤维合成材料代替铝合金,是第一款以碳纤维合成物为主体材料的民用喷气式客机。一方面是因为金属能够隐藏损伤问题,这种损伤很难发现,直到碎裂时才会被发现,而合成材料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另一方面,用合成材料制造的机身比较轻,这使得波音787更节省燃油,而且也可以节省在维护方面的花费。这种合成材料类似于一级方程式赛车中所使用的碳纤维合成材料。[2]
1985年,空中客车公司率先将这种合成材料用于飞机制造,制造A310客机的尾翼,随后空中客车公司还将这种合成材料用于制造A350客机的机翼。波音787将这种技术全面运用到787飞机上,机身、机翼等主要的部件,都采用这一新技术,重量比例将超过50%,此前这个比例只有20%。复合材料也大量应用在发动机的叶片、发动机罩等部份。波音787也因这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被称作“梦想”飞机(·使用物料(按重量):61%复合物料(碳纎维),20%铝,11%钛,8%钢)。[2]

2材料应用


  787复合材料机身切面787发展之初,为了要选用复合材料还是铝料做过多次的比较。铝的优点是其施工容易且技术成熟,价钱方面也能够降低成本,但近复合材料的发展,对于复合材料的特性已经完全能掌控,质轻强度够是复材的优点,且复合材料能够埋入光纤管来监控飞机的状况,对于后期的维护成本跟安全上都能达到最新的飞机需求,就是至少能够性能提升20%以上。因此波音最后决定大量始用复合材料来当做787的主要机身、结构,且复合材料应用在发动机压缩器叶片跟主叶片的技术已经纯熟,也将复合材料大量应用在发动机的叶片、发动机罩等部份。
787为了能够跟市场竞争,并吸引航空公司的买气,因此在概念设计时就已经定义出飞机的性能要超越旧型至少20%以上,且重点在维修成本的降低跟维修的方便性与产品的可靠度,以下是波音在简报上所提的性能需求
较小的单机质量;
  减少因为腐蚀及金属疲劳造成的维修成本;
  降低机舱高度;
  增加机舱湿度;
  较大的窗户;
  较少的零件。
  由上面的需求可以知道为什么787要用复合材料来当做飞机的主要材料,因为只有复合材料才能符合新的性能需求:
较低噪音;
  较低的污染排放;
  较低燃料消耗;
  较高可靠度;
  较低维修成本。[5]

机身

波音787

  波音787

波音787机身截面形状采用双圆弧形,顶部空间也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为乘客提供更宽敞的空间。波音787的机翼设计延续波音737NG(Next Generation)/777的超临界机翼设计。超临界翼的好处在于在高次音速时有较好的气动力效率,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并增加飞机的性能,如飞行距离等。787还装备了垂直阵风抑制系统 ,能感知湍流并指挥机翼操纵面应对湍流,从而大幅提高飞行的平稳性。

客舱

航空旅行的相关调查揭示了对乘客飞行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症状与抱怨。调查结果直接影响了787系统的设计,使787的设计能营造更宜人的客舱环境,如更平稳的飞行、更低的座舱高度、
波音787机舱

  波音787机舱

更清新的空气以及更安静的客舱。提升整体的乘客飞行体验。
●空气更清新
与当前的民用飞机相比,除了装备当前飞机使用的、用于消除细菌、病毒与真菌的高效空气粒子(HEPA)过滤器之外,787系统中还额外引入了一种新型气体过滤系统,用以去除异味、刺激物与气态污染物。这样能减少乘客头疼、头昏,以及因干燥引起的咽喉刺激与眼部刺激,787客舱的空气将更清新。
波音787客舱内部测试仪器

  波音787客舱内部测试仪器

●更低的座舱压力高度
787的客舱最高压力高度为6,000呎,而不是其它飞机的8,000呎。高压氧舱试验表明,置身于压力高度为6,000呎的787客舱还能让乘客的血液多吸收8%的氧气,从而减少头疼与头昏,疲劳感减轻。铝制飞机因材料疲劳或重量原因而无法实现6,000呎的压力高度。787复合材料机身不会疲劳,因此,既能应对更低高度的座舱压力,又不对重量产生影响。[2]
●更高的客舱空气湿度
787的客舱更高的客舱空气湿度,以提升乘客舒适度。787客舱可比金属机身飞机中的空气湿度更高,且与载客率的大小无关。787的复合材料机身不会随着湿度的增加更易腐蚀。
波音787

  波音787

●灯光设计
787客舱内以发光二极管(LED)提供照明,取代传统使用的荧光管。营造出头顶即是天空的感觉,天空特色的舱顶一直贯穿整个客舱,机组还可以在飞行中控制天空特色舱顶的亮度和颜色。需要时,乘务员可以为乘客提供白天的感觉,而当乘客需要休息时,舱顶则可模拟夜色。机舱以重复的大弧度拱形结构、动态照明以及飞行中可以由乘客调整透明度的电子遮光帘为特色,并利用可以变幻色彩及明亮度的LED数组营造出仿真「天空」的天花板效果。[2]
●舷窗设计
787的舷窗设计增大一倍,窗的位置亦更高,所以无论坐在飞机的什么位置,乘客都能看到地平线。窗中则以「液晶体」调较机舱的光暗,减少窗外射入的眩光及维持透明。

驾驶舱

787驾驶舱还与以777为代表的其它波音机型保持了通用性。787驾驶舱装备的是熟悉的波音操纵系统、显示器与程序。这一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机组从波音飞机家族其他机型改装到787,并能实现经济的混编机队飞行。在无需地面助航设备的情况下,787能够通过点到点的方式着陆到跑道的任何一端。787还拥有许多其它先进的功能,如综合通信、综合数据链、双重监视与保护系统及电气跳开关等等。
787驾驶舱中集成了开放式构架设计,升级通过软件进行,而不需要进行更为昂贵的硬件更换或升级。通过“软键”菜单,能融合未来的管制要求与通信、导航、
波音787

  波音787

系统与空中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变更与技术升级。
787驾驶舱仅装备13个航线可更换组件(LRU),零部件及其成本仅相当于777和747的一半。更少的零部件与更完善的设计,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可靠性。五个多功能显示器实现了许多标准功能,如进行地面滑行的高清晰度的机场滑行道地图,以及增强型垂直状况显示,提供进近区地形剖面图。每个显示器都能提供双窗口(分屏显示),或配置为提供大型策略地图。
787驾驶舱装配了一整套导航与通信无线电设备及航空电子设备。无需额外的选装件和费用,也不必另行认证,787标准化飞机在交付时即可“投入运营”。双平视显示器(HUD)、非常大型的多功能平板显示器、双电子飞行包以及一个电子检查表,都是标准配置。
■双平视显示器(HUD):作为基本配置的双平视显示器,能让机长与副驾驶在更多地了解“驾驶舱外的情况”下飞行。无论能见度好坏,双平面显示器都能增强所有飞机阶段的安全性,
波音787

  波音787

还能降低最低起飞能见度标准。双平视显示器能让副驾驶在成长为机长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平视显示器的使用。
■双电子飞行包(EFB):787的双电子飞行包可通过触摸屏、边框按键、光标控制或键盘操作。其它航空电子设备、飞行管理计算机、通信设备与驾驶舱打印机,均有接口与电子飞行包相连。通过提供标准化的软件套件,电子飞行包减少了大量的驾驶舱纸质文件。该软件套件包含各种机载维修功能、一个性能工具、电子日志及文件浏览器。电子飞行包还为各种选装系统进行预留,如终端图、飞机视频监视,并能适应未来的改进。

3型号

波音787系列飞机当前共推出四种机型在研制生产中,其包含787-3、787-8、787-9,787-10等四型。
787-8
波音787的基本型号,标准三级客舱布局有223座位,航程达15700公里(8,500海里),已于2009年完成首飞,2011年首次交付全日空投入使用。
787-3
主要针对高密度短程航线设计,机翼重新进行优化以利于短航程飞行,标准三级客舱布局有296座位,航程6500公里(3,500海里),预计2009年完成首飞,2010年投入使用。
787-9
787-8的加长型,机身加长了6米,采用标准三级客舱布局有259座位,美国航空公司已确认订购42架波音787-9。,首架787-9以于2013年8月24号完工下线,并于2013年9月17日西雅图当地时间上午11点02分成功进行首飞,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
787-10
面对A350的挑战,以及满足航空公司的要求获取订单,波音公司于2013年巴黎航空展宣布研发“787-10”型号。该型号是“787-8”的加长版本,载客量可达300至330人,航程为12984公里。2013年开始研发,预计于2015年投入使用。[2]
性能规格
机型 787-8 787-9
  机师数 2
  座位数 210 ~ 250 250 ~ 290
  长度 186英尺(57米) 206英尺(63米)
  翼展 197英尺(60米)
  后掠翼 32.2°
  高度 16.92 m
  机身高 5.91 m
  机身宽 5.75 m
  座舱宽 5.49 m
  载货容量 4,882 ft³(137 m³)28 LD3 6,086 ft³(172 m³)36 LD3
  空重 110,000 kg 115,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228,000 kg 247,000 kg
  巡航速率 0.85马赫(Mach)(903 km/h, 561英里(mph),487节(knots),于40,000英呎高空/12.19 km)
  最高巡航速率 0.89马赫(945 km/h,587英哩,510节,于40,000英呎高空/12.19 km)
  满载航距 7,650 ~ 8,200 nmi
  (14,200 ~ 15,200 km) 8,000 ~ 8,500 nmi
  (14,800 ~ 15,750 km)
  最大燃油容量 126,918 L 138,898 L
  实用升限 43,000英尺(13,106.4米)
  引擎 (x2) 通用电气(通用电气 / General Electric)GEnx 或 劳斯莱斯(Rolls-Royce Trent)Trent 1000
  最大引擎推力能力 64000 lbf(280 kN) 71000 lbf(320 kN)
资料来源:787-8 fact sheet[6], 787-9 fact sheet[7]

4装配机构

中国公司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参与了生产787垂直尾翼前缘组件等。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从一开始就参与一个全新的客机项目。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与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公司(代表6家中国的航空公司)就中国的航空公司购买60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签订框架协议。按照平均目录价格计算,此协议总价值约为72亿美元。此次订购的飞机将交付给中国的六家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波音787

  波音787

海南航空股份公司、上海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
2005年8月8日其中的42架波音787型飞机的购买协议正式签署,其中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各购买15架,上海航空购买9架,厦门航空购买3架,这42架均为波音787-8型。后来厦门航空将3架787置换为波音737-800型飞机。2011年5月9日,厦门航空再次与波音正式签订波音787购买协议,订购6架波音787-8型客机,并预计于2014年开始交付厦门航空。[2]

日本公司

波音787的机体材料是首次在民运中使用的碳素纤维,由三井财团的东丽纺织供应。一劝财团的川崎重工主要制造机翼之前的部分机身,同时还提供主机翼固定后缘装置并运送至三菱的工厂。富士重工主要制造中心翼盒,以及位于机身中部下侧用来连接机翼与起落架的强化结构。三菱财团的三菱重工则总装机翼。首架客机也交付日本全日空。

5竞争对手

其实波音787是A380的竞争对手。波音与空客的设计理念截然相反。波音认为,未来世界航线格局以点对点直飞航线为主,所以让波音787的灵活性较大,因为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即使不是按照波音预想的那样“远程点对点航线网”,也能用于高密度地区航线(如波音787-3),以不至于没人要,相对来说A380就显得没那么灵活了。而A380就想要复制上世纪70年代,波音747的成功——通过A380的成功在未来建立世界民航业新的、属于自己的规则,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机型事件

交付事件

延迟交付三年之后,波音787“梦想飞机”于2011年9月27日零时20分交付全日空。作为波音787订单大户,中国预订了57架“梦想飞机”。波音787梦想飞机被誉为承载着人类“飞翔新梦想”,这是波音公司自推出777机型14载后研发的首款全新机型。据全日空介绍,这架787的国际航线将于12月启动,执飞羽田-北京,每周一班。
“梦想飞机”中也凝聚了中国制造业的梦想。成飞、哈飞、沈飞均是该项目相应部件的唯一供应商。[8]
2011年12月4日,波音787“梦想”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日,波音787“梦想”飞机飞抵北京。此次飞行正式启动了该机型为期六个月的全球巡展活动“梦想之旅”。

安全故障

在2013年1月6日-16日的10天内,全日空日航这两家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已经连续发生七起波音787事故。发生的这七起事故原因包括电池电路起火、燃料泄漏、刹车装置故障、驾驶舱挡风玻璃出现裂痕等等。
波音787 2013年 故障一览
1月7日 日本航空,降落后辅助动力系统(APU)电瓶组件故障,客舱内冒出烟雾。
事故检查

  事故检查

1月8日日本航空,在地面发生燃油泄漏事故。
1月9日 全日空航空,由于刹车系统故障,取消航班。
1月10日全日空航空,因为计算机系统误报故障,导致航班取消。
1月11日 全日空航空,飞行途中发现驾驶舱玻璃出现裂纹。
1月13日 日本航空,在东京机场检修时发生漏油。
1月16日 全日空航空,因机舱冒烟紧急降落。
停飞
美国东部时间7号10点,一架从东京出发抵达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的日航波音787型航班报警,后舱突然冒出烟雾,机场消防人员迅速查看情况并将火扑灭。为此,2013年1月16日,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和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宣布,由于连续出现安全故障,美国航空公司暂时停飞所有波音787“梦想”客机,以进行相关安全检测。[9]
此外,因安全问题,印度,波兰航空,卡塔尔航空等多国航空公司也宣布暂时停飞波音787梦幻客机。
被指是波音787客机连番事故的元凶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在手提电脑手机等电子装置,
波音787于2013年初事故后暂时禁飞

  波音787于2013年初事故后暂时禁飞

甚至电动汽车、人造卫星和美军F35战机也有采用。波音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是由日本汤浅公司制造,比一般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离子电池大一倍,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证明安全,可是应用在波音787客机却频生意外。锂离子电池被视为未来主要电池来源,一来是它较其它电池轻巧,却能储存更多能源。不过,若电池被过度充电,就会十分容易起火,相当危险,因为内含大量氧气,对大火有助燃作用,令火势难以扑救。电池在高压下和出现短路时,也较易起火。[9]
26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言人劳伦·布朗(Lauran Brown)表示,有关FAA批准波音787梦想客机针对电瓶问题进行飞行测试的报道严重失实,并否认飞行测试最早会在下周开始。
而在停飞事件中受损较大的日本,为了缓解其国内航空公司的压力,出台了诸如免除波音787客机在国内机场的停机费用等。

事故原因探讨

电池充电过度还是充电器故障?
波音公司(Boeing) 787梦幻客机( Dreamliner )事故频传,先前指称787锂电池充电过度导致意外的原因已被推翻,问题的焦点已被转向是充电装置的电子电路出了问题。为此,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研究人员们抵达亚利桑州图森市(Tucson)展开更详细的调查。
NTSB的研究团队们前往为波音787客机制造电池的Meggitt旗下航空电子公司SecuraPlane Technologies,针对该公司供应的电池充电设备、电源线以及电池管理电路板进行详细测试。日本运输省以及美国航空安全人员们从2013年初开始针对造成787飞安事故的电池及其它问题进行调查,而全球波音787客机也从1月16日起全面停飞。
对于波音公司而言,787梦幻客机象征着一项重大技术与商机,它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技术、数百万行的软件程序码以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实现了较其波音767更高20%的燃油效率。
事故原因探讨

  事故原因探讨

1月7日,日本航空一架未载客的787梦幻客机在美国波士顿机场起火后,疑似造成这起意外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锂离子电池,成为安全人员们最初锁定梦幻客机事件调查行动的关键。因为这起事件和先前发生在雪佛兰Volt碰撞测试时的锂离子电池起火意外有些类似之处。
调查人员们表示,他们以X射线和CT扫描的方式描检查32V电池,将APU电池拆解为八个电池单元以便进行详细的检查。后来又从中选取必须进一步进行X光检查的三个电池单元,详细观察这些电池的内部结构。
NTSB后来发表声明指出,从JAL B- 787飞机的飞行记录器数据研判, APU电池充电量并未超过设计上限的32V,因而推翻了原先指称飞机上锂电池充电过度导致过热起火的理由。
波音787 BCU

  波音787 BCU

排除了电池充电过度导致意外的原因后,NTSB的调查人员开始把调查重点转向为波音787制造电池的SecuraPlane Technologies,寻找电线系统和充电装置的电子电路等其它可能的原因。
SecuraPlane Technologies在2011年被英国Meggitt公司收购,根据SecuraPlane公司网站,该公司自1986年起持续为航空领域提供各种航空电子设备,包括飞机安全系统、锂电池、充电器和转换器,还包括Vienna整流器、功率MOSFET/IGBT、平面变压器超级电容器以及先进的脉冲宽度调变(PWM)技术。
针对疑似发生问题的充电器──波音787 BCU ,根据该公司的资料显示,该控制单元采用了先进的DC变频技术、专利的充电演算法、完整的诊断,以及对APU电池充电进行故障隔离。
这款安装在机架上的BCU系统大小约为14.7×5.0×7.7英吋,重11磅,提供最小23VDC和最大80安培的输入功率以及1,500W的最大输出功率。

重返航线

据外媒报道,由于波音公司对旗下的波音787进行了一些安全升级,所以这批被
波音787

  波音787

称为“梦想航班”的客机将很有可能在数周之后重返航班,而不再需要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波音公司介绍,他们改善了电池组在运行中的性能,调整了电池的系统以及为电池添加了一个全新的外壳。
改善后的电池运行系统将可以应对更加苛刻的测试。据悉,波音联合电池制造商GS Yuasa及其综合电力转换系统供应商Thales想出了10种全新的测试方案。在这些测试方案中,飞机内的电池组必须要经过14天的考验。
另外,波音还调整了电池的充电量数值--即调低最大可充电量,调高最小可充电量。
除了改善电池系统自身之外,波音还在机内新增了两种部件--电绝缘体和热绝缘体。它们被安装在每块电池的周围或者下方,进而可以防止电池跟电池之间的热传递。另外,波音公司还调整了电池内的钢丝和电线性能,确保它们不受升高温度以及产生的摩擦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每个电池盒下面还加入了一些小洞,这样就可以让电池组在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份流出,而不是留在里面。
波音公司声明显示,一架787型客机当地时间9日12时32分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起飞,搭载多名飞行员等测试人员,飞行大约2小时20分钟,返回西雅图降落。试飞中,测试团队“监测主要和辅助电池表现”,所得数据将用于电池事故调查。测试团队“报告试飞平静无事”,鉴于调查仍在继续,“无法提供更多细节信息”。波音787型客机曾遭遇电池起火等数起事故,怀疑所用新型锂电池是“罪魁祸首”。全球数十架波音787停飞,等待波音、波音787供应商以及美国和日本政府的调查结果。波音公司2月4日向美国联邦航空局申请,为787型客机实施测试性质“货运”飞行,获得允许。[10]
2013年4月19日,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对787梦想飞机电池改进方案的批准,为波音及其客户安装改进后的电池扫清了道路,将使现有787恢复运营,新飞机的交付也将重启。FAA的批准将允许美国境内的787在应用电池改进后恢复运营。对于其他国家的787及在美国境外进行修复的787,将由当地局方发布最终的恢复运营许可。波音已经派遣专门团队前往全球多个地点,开始在787上安装改进后的787电池系统。新电池系统所需的工具包和零件即将发运,新的电池也将很快交付。派往客户处的团队将开始新系统的安装。飞机将按照交付顺序进行修复。[11]
康纳表示:“波音团队已经做好准备,帮助客户的787重返蓝天,再度翱翔。”
波音还将开始在公司的两条787总装厂为新飞机安装改进后的电池,飞机交付预计于几周后恢复。尽管787交付于1月暂停,波音预计仍将在年底前完成2013年的交付目标。波音还预计787电池问题不会对2013年财务指导值造成显著影响。
12日,计划参加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Marc Allen)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波音公司首款“梦想飞机”波音787在交付过程中虽然经历几次推迟,但已经在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有飞机交付使用,预计几个星期之后也可能会有首架“梦想飞机”波音787交付给中国的航空公司。[12]

日本助力

波音公司所生产的787梦想客机自曝出电池组高温自燃隐患之后就一直处于全球停飞状态,这让波音和众多合作伙伴愁眉不展。不过,由日本GS Yuasa公司所开发的新电池组或许能够帮助波音787重返蓝天。
国外媒体今天刊登报道表示,波音公司在华盛顿进行了向联邦监管机构递交恢复787客机商业飞行审核前的最后一次飞 行测试,测试飞机搭载了由GS Yuasa公司开发的新型电池组,在经过约两个小时的飞行测试后,该公司报告称新电池组在标准和非标准飞行状态下均工作正常。
波音方面表示,公司下一步将会把测试报告提交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允许787客机重返商业飞行。.
预计,FAA将召开听证会,此次会议或将为波音787客机的电池风波画上句号。

7中国引进

接机仪式

2013年6月2日,对于南航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为了迎接这一时刻南航等待了两年多时间。喷绘着“梦想之翼”涂装的南航787梦想飞机抵达广州,引来无数航迷为之疯狂。
南航成功接收首架波音787,成为中国首家运营波音梦想飞机的航空公司。据了解,6月南航还将继续再接收一架,2013年内南航将接收8架,2014年接收2架。
南航于2005年12月订购了10架波音787,原计划2011年底交付,此前曾因零部件和试飞等原因多次推迟交付,2012年又因中国民航局适航证迟迟未下,以及2013年1月连续出现的电池故障等原因再度推迟。
由于2013年初日航等航企波音787的电池故障,致使该机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停飞。2013年4月,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了波音787改进方案,现役波音787陆续恢复运营,新飞机的交付也逐步重启。
2013年5月23日,波音787终获中国民航局型号认可证,这标志着其具备了进入中国民航市场的资格。中国首架波音787正式交付南航。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中国的第一架波音787飞机终于落地。
随着南航的首家接收,国内其他订购客户也将陆续展开接收工作,国内旅客很快就可以乘坐到波音梦想客机。[13]

先期运营

波音公司已为南航首架787飞机安装了改进后的电池,并通过了相应的测试。首架波音787飞机南航将投放在广州出发的国内航线,在国内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投入国际航线运营,具体航线研讨中。据了解,中国第一架波音787飞机,自2013年6月6日~24日,将执飞广州—北京—广州航线,航班号为CZ3103/CZ3100。
南航787飞机采用经典的三舱布局,设有4个头等舱、24个公务舱以及200个经济舱,共有228个座位。中国首架B787飞机的机身喷绘了以“梦想之翼”为主题的美丽图案,用展翅腾飞的羽翼,彰显了人类对于飞翔的梦想和787梦想飞机创新科技和舒适飞行的理念。
据南航飞行部管理人士介绍,南航飞行员已提前完成改装,再根据新飞机的接收和航线的情况进行改装增配,首架787交付当天波音会派跟机飞行员,因南航已经做好首架787飞行员的改装任务,所以国外飞行员只是跟机飞到广州而已,后续的飞行员培训将为陆续接收的新机满足人员需求。另外,做好准备的还有广州飞机维修工程公司,也已经为787的维修与保养做好准备。[13]

产生影响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市场研究专家田静教授表示,波音787加入南航应该说是如虎添翼,并不与之前运营的A380产生影响,两机型并不属同类。A380投放远程航线,运载旅客数量多,而波音787不论国际还是国内或者中短程航线都适合,比较灵活,787的航线运营压力会小一些。[13]

客舱炫点

平滑机翼、流线机头与鲨鱼鳍式翼端与尾翼,这些设计共同作用大约可增加5%的气动力效率,但对于旅客来说更直接产生的是一个直观外观的美感效应。[13]
波音787客舱特色
机身尺寸:客舱比其他中型飞机宽敞,乘客坐下后其平视位置比竞争机型宽38厘米,能为每位乘客创造出更大的个人空间。
座椅:客舱安装了比其他民用飞机宽的客椅,每个座位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至少宽4厘米。
通道:经济舱通道宽55厘米,该宽度比典型的双通道飞机经济舱通道宽6厘米。公务舱通道宽65厘米,这一宽度使乘客可以轻松绕过正在供餐的餐车。
舷窗:波音787的舷窗是目前所有飞机中最大的(高47厘米,宽28厘米),比竞争机型的舷窗大65%。
模拟天空:客舱照明使用了节能型的阵列LED。需要时,机舱可以让乘客有白天的感觉。而当乘客休息时,舱顶则可模拟美丽的夜空。
压力高度:当乘客乘坐波音787在13100米高空巡航时,客舱内的压力保持在相当于海拔1830米的气压。波音787的客舱压力高度比当前大多数民用飞机低大约600米。

陆续接收

波音787中国内地的订单为41架,其中,国航订购了15架、南航10架、海航10架、厦航6架。
国航因2010年8月31日对订单进行更改,将公司于2005年批准引进的15架波音787-800置换为15架波音787-900,因此交付时间会再晚两年;厦航明后两年将引进6架波音787飞机,主要投放在福州和厦门市场,其首架787将于2014年7月交付。据了解,厦航首架波音787将开通福州飞欧美国家的洲际航线,但具体航线仍在规划当中,航线开通后福建旅客将可直达欧美主要城市,告别以往必须经由第三地转机的历史。
海航预计最快将于6月底引进波音787客机,具体时间在等中国民航局的相关认证。海航前两架交付的波音787计划投入北京至海口、上海、成都3条国内航线,其中北京—上海航线每天由787执行两班,北京—海口、北京—成都航线每天各执行一班。后续海航787客机将计划投入执行北京—芝加哥、北京—西雅图、北京—多伦多等北美的国际航线或杭州悉尼、杭州—迪拜马德里和上海—旧金山等其他城市的国际航线。
海航787客机共设有213个座位,其中商务舱36个,经济舱177个。商务舱座位可180度完全平躺,座间距2.4米;经济舱配置全新升级的宽敞舒适座椅;全舱配备15寸个人娱乐电视,电源插座;商务舱配备USB插口。
截止目前,波音已经向全球8家航空公司交付52架787飞机,还有超过800架787飞机有待交付全球58家客户。[1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