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国名
非洲东南部
岛国。全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Madagascar)。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
人口2200万(2011年)。主要由 18个部族组成,尚有少数
科摩罗人、
印度人,
法国侨民1.8万人左右。居民信奉
基督教(
天主教和
基督教新教)的占70%,信奉传统
宗教的占20% ,信伊斯兰教的占8%。首都塔那那利佛。国土面积590,750平方公里。
国名释义:“马尔加什人的国家”
别称:牛的王国、华尼拉故乡
首都
塔那那利佛 Antananarivo 人口160万
国歌
《啊,我们亲爱的祖国》
国旗
![马达加斯加国徽 马达加斯加国徽]()
马达加斯加国徽
呈
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竖长方形,旗面右侧为上红下绿两个平行横长方形,三个长方形面积相等。白色象征纯洁,
红色象征主权,
绿色象征希望。
国徽
呈圆形。圆面中间是马达加斯加国土轮廓,上部为旅人蕉(
国树)枝叶,下部为
稻田图案 和水牛头。圆周上方的文字为当地语——马尔加什语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下方为棕榈枝叶,底部写着民族格言“祖国、自由、正义”。
国树
旅人蕉。太阳树(另一说:
凤凰木) 国石:
孔雀石
国家格言:Tanindlazana, Fahafahana, Fandlosoana(马尔加什语,祖传的土地,自由,进步)
民族:
马达加斯加人占98%,分属麦利那、贝希米扎拉卡、贝希略等18个部族。
国土面积
590,750平方公里
宗教
多数人信奉原始宗教、
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
![马达加斯加货币阿里亚 马达加斯加货币阿里亚]()
马达加斯加货币阿里亚
语言:
法语为官方通用语言,民间通行马达加斯加语。
主要城市
图阿马西纳。
货币
阿里亚里(Alialy)。新货币,2005年1月起正式流通。
汇率:1美元=1983 阿里亚里 (2009年4月8日)
国庆节:6月26日
殉难日:3月29日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气候: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中部热带高原气候、西部热带草原气候
国家代码:261
国家政要
前总统
马克·拉瓦卢马纳纳 (Marc Lavalomanana),2002年5月6日宣誓就任,2006年12月再次当选,2007年1月宣誓就任,2009年3月,拉瓦卢马纳纳宣布权力移交给军方;国民议会议长
雅克·西拉,2007年10月当选。2009年3月18日,马达加斯加高等宪法法院裁定
安德里·拉乔利纳(Andly Lajoelina)为总统,3月21日,
就职。
人口
1860万。马达加斯加人占总人口的98%以上,由18个民族组成,其中较大的有:伊麦利那(占总人口的26.1%)、贝希米扎拉卡(14.1%)、贝希略(12%)、希米赫特(7.2%)、萨卡拉瓦(5.8%)、安坦德罗(5.3%)和安泰萨卡(5%)等。各部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大体相同。在马定居的尚有少数
科摩罗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法国人,另有华侨和华裔约1.5万人。民族语言为马达加斯加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官方通用英语和法语。居民中52%信奉传统宗教,41%信奉
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7%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
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人口170万,塔那那利佛坐落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一个马蹄形的山脊上,是一个接近赤道的高原城市。塔那那利佛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亚、非、欧三大洲混合风格的城市。塔那那利佛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西半部。
历史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
[1]公元1~10世纪,
印度尼西亚人和
阿拉伯人陆续迁入移居该岛,并同当地人通婚,形成马尔加什人。
14世纪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出现了国家组织。
16世纪,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伊麦利那王国。
1794年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9世纪初拉达马一世统一全岛,建立了马达加斯加王国。
1862年拉达马二世同法国签订所谓友好通商条约,批准设立“马达加斯加地产、工业和商业公司”,把自然资源的开发交给了以朗贝尔为首的法国资本家。
1863年5月9日马达加斯加人民发动起义,包围王宫,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5月12日国王被勒死,王后腊佐赫里纳继承王位,宣布废除同法国缔结的条约。
1864年赖尼来亚里沃尼担任马达加斯加首相,成为实际的统治者。他利用英法争夺马达加斯加的矛盾,于1865年同英国签订贸易协定,企图以此抵消法国的势力。1868年又同法国达成了一个新协定,法国声称“永久地”承认马达加斯加的独立。赖尼来亚里沃尼政府利用这一喘息时机,加紧进行内政改革。他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在中央设立外交、国防、财政、内政、教育各部,取缔债务奴隶制,禁止从事“奴隶贸易”。
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再次准备吞并马达加斯加。法国借口侨民遗产继承问题,要求对该岛西北部萨卡拉瓦人实行保护。这种无理要求被赖尼来亚里沃尼政府坚决拒绝。
1883年法军炮轰马任加港,并在塔马塔夫港登陆。马达加斯加人民奋起抗战,多次打败了侵略者,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1885年法马两国签订和约,法国再一次承认马达加斯加的独立和主权,但外交事务由法国统监领导,法国人有权在马达加斯加长期租借土地。事实上,马达加斯加变成了法国的
保护国。
1896年沦为
法国殖民地。
1947年3月29日,马达加斯加人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反对法国对马达加斯加长达50多年的殖民统治,许多人在起义中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一景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一景]()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一景
[2]牺牲。
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1960 年
6月26日宣布独立,成立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1975年12月21日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
共和国。
1991年政局剧烈动荡。
1992年8月,全国公民
投票通过第三共和国新宪法,恢复原国名。
1997年2月,
迪迪埃·拉齐拉卡当选总统。
2002年5月6日,
马克·拉瓦卢马纳纳(Marc Lavalomanana)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2月,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再次当选总统。
2009年2月,马达加斯加骚乱300余人死伤,总统逃离首都。
2009年3月,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和前总统
拉瓦卢马纳纳支持者的抗议声中,年仅34岁的
拉乔利纳宣誓就任马达加斯加总统,任期两年。拉瓦卢马纳纳在部分兵变士兵压力下被迫交权流亡国外。
2012年7月22日,马达加斯加一军事基地发生兵变,首都塔那那利佛伊娃多国际机场附近一军事基地当地时间早晨6时爆发激烈枪战,持续四个多小时后逐渐恢复平静。很快就被总参谋长平息。自拉乔利纳宣布自任总统以来,马达加斯加政治危机已经持续3年有余。
[3]地理
自然地理
![马达加斯加照片 马达加斯加照片]()
马达加斯加照片(10张) 自然地理: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
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岛,面积590,750平方千米(包括周围岛屿),海岸线长5000千米。全岛由火山岩构成。中部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
察拉塔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东部为带状低地,多沙丘和泻湖。西部为缓倾斜平原,从500米低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四条较大河流。
著名景点迪戈迪雅兹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线,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海湾。有经典读本《
小王子》里象征爱情的猴面包树,柔软洁白的沙滩,世界最小的灵长类动物——
指猴,据说最小的只有50克。这个城市富有异域风情,有“乌托邦之国”之称。当时的海盗首领建立了自己的城隅并创立了不分国籍,凡是来投奔居住一律欢迎接纳的制度,以至于当时颇有名气,“乌托邦之国”之名亦由此而来,至今还有当时的遗迹留存。因此,该城是殖民时代建筑和各种风格保留最为全面的城市。
东南沿海由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
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较多,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中部为低矮的山脉,属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气候宜人,西部处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
可以说,一年四季到马达加斯加旅游都是很好的时间,但是每年的8月,9月,10月和11月是到马达加斯加最佳的旅游时间。由于马达加斯加是在南半球,所以那里的春夏秋冬四季刚好是和中国相反的,旅游时要注意的是所带的衣物要适合当地的季节。
[4]资源地理
自然资源丰富。
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 ,还有
云母、
铀、
铅、
宝石、
石英、
金、
银、
铜、
镍、铝矾土、铬、煤等。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 。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但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作为重点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游客主要来自西欧。主要旅游点为
贝岛、
圣玛丽岛等。
宝石 马达加斯加岛上几乎所有的彩色宝石种类都有发现,市场上可见到的品种至少有30多种: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
金绿宝石、海蓝宝石、铯绿柱石、金绿柱石、各色
碧玺、石英类宝石、
石榴石类宝石、长石类宝石、磷灰石、
堇青石、榍石、黄玉、锆石、欧泊等等……虽然不少矿区发现时间比较晚,但马达加斯加正成为一个新兴但举足轻重的宝石产地。
猴面包树 值得介绍的是马达加斯加的
猴面包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II类真蔷薇分支-锦葵目-木棉科猴面包树属。
![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6张)
猴面包树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往往要十几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树中之象”。
猴面包树的长相非常奇特,对此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波巴布树在非洲“安家落户”时,它不听“上帝”的安排,却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连根拔了起来,从此波巴布树就倒立在地上,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栽树”。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成为那里的特有风景。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干季时降雨很少。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在雨季时,就拼命地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
树干里。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
生命之树”。
猴面包树的果实为长椭圆形,灰白色,长30~35厘米,纵切面约15~17厘米。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吃起来略带酸味。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
食用油。种子还可与杂粮混合食用。
在雨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叶片晒干捣碎后,可以做调料。果实、叶片和树皮可入药,当地居民常用来医治疟疾。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
猴面包树的木质又轻又软,完全没有木材利用价值。但有趣的是,当地居民常把树干的中间掏空,搬进去居住,形成一种非常别致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将掏空的树干作为畜栏或贮水室、储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面包树洞里贮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
猴面包树还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圣树”,因此受到人们的保护。
它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主要城镇
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马达加斯加首都)
图阿马西纳(Toamasina)(法语[塔马塔夫](Tamatave))
迭戈苏瓦雷斯(Diégo Sualez, Antsilanana)
安塔拉哈(Antalaha)
马南扎里(Mananzaly)
马纳卡拉(Manakara)
多几堡(Fort Dauphin)
圣玛丽角(Kape Ste Malie)
图莱亚尔(Tuléar)
菲亚纳兰楚阿(Fianalantsoa)
穆龙达瓦(Molondava)
安齐拉贝(Antsirabe)
马鲁武艾(Malovoay)
马任加(Majunga)
经济
体制
属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工业基础薄弱。1997至2000年,经济年均增长4.5%。2001年底大选危机使马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拉瓦卢马纳纳执政后提出“快速、持续”发展口号,出台国家10年减贫战略文件,确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鼓励私营部门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近年来,马以农村发展、基础设施、环保、旅游和能源等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同时加大对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2003至200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6.2%。马在良治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肯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法、德、美、日、意等国大幅减免马债务。但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等因素对马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人民生活艰难。2006年,拉瓦卢马纳纳推出“马达加斯加行动计划”,致力于在良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农村发展、卫生和计划生育、环境、民族团结等方面推动马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马政治危机发生后,经济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拉乔利纳上台后未出台新政以恢复经济发展,新过渡政府迟迟无法组建。马经济每况愈下,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遭受重创。交通运输、电力等产业商品价格攀升,粮食大幅减产。政治危机久拖不决导致外国对马投资锐减,国际社会对马采取减援、停援措施,除人道主义援助以外的外援基本停止。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马失业人数已超过22万。2011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农业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粮食基本自给,主产稻谷、木薯、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华尼拉香草、丁香、棉花和剑麻,华尼拉香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石墨是主要矿藏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居非洲之冠。
国内生产总值:98.4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2美元
经济增长率:0.7%
货币名称:阿里亚里
汇率:1美元=2025阿里亚里
通货膨胀率:9.5%
资料来源:2012年1季度《经济季评》)
资源
矿藏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墨、铬铁、铝矾土、石英、云母、金、银、铜、镍、锰、铅、锌、煤等,其中石墨储量居非洲首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宝石、半宝石资源以及大理石、花岗岩和动植物化石。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大。森林面积123279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1%,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一些动植物为马独有。
工业
马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005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8%。有大小企业约25.8万家,一半以上设在塔那那利佛。主要有炼油、发电、纺织和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饮料、烟草、造纸、制革、建材等。1989年,设立免税区。2003年,免税区企业共有378家,以纺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免税区出口占整个工业出口的70%,占马出口总额的40%。2004年,免税区共雇用人力10.7万人。
[5]运输业
交通不发达。铁路总长883千米,公路总长近50000千米 。内河航道3500千米,但仅使用400千米。海港18个,90%的海运集中在东部港口图阿马西那 (
塔马塔夫)。马达加斯加
航空公司有定期航班飞往欧洲、非洲和西南印度洋诸岛国。全国有机场57个,但仅首都伊瓦图机场为大型国际机场。
财政
财政连年赤字 。
外贸
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实行贸易进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励出口多样化,出口额有所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车辆、机械设备、药品、日用品及食品等;主要出口商品为
咖啡、
丁香、华尼拉(一种香精原料)、鱼类、石墨、铬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法国、
中国、
巴林、
南非、美国和留尼汪(2006)。
政治
政体
1992年8月经公民投票通过的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由全民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实行两院制。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政府为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政要
现任国家元首为国民卫队最高军官会议主席
安德里·拉乔利纳,
总理为
雅克·西拉。
主要政党有:我爱马达加斯加党、拉扎拉马派有生力量卡特尔、全国发展与民主联盟、马达加斯加革命先锋党、马达加斯加独立大会党、争取马达加斯加独立全国运动、 争取全国统一人民跃进党、争取马达加斯加发展党和马达加斯加复兴独立大会党等。
军事
国防
独立后组建人民军。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国防部为军事行政机构。全国设6个军区。
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约18个月。
军力
正规军总兵力2.16万人。其中陆军1.25万人,装备有坦克12辆、装甲车100辆以及各种火炮102门;海军500人,其中包括1个海军陆战连,装备有1艘巡逻艇和1艘两栖舰艇;空军500人,装备有各种飞机4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12架、直升机6架;宪兵8100人。
文教
教育
实行5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73.4%。高等院校有6所,
塔那那利佛大学规模最大。
媒体
报刊有《日报》、《政府公报》、《新闻报》、《马达加斯加午报》、《马达加斯加快报》 、《大岛报》 、《马达加斯加论坛报》、《印度洋杂志》。
外交
国策
奉行不结盟政策,注意睦邻关系,主张建立
印度洋和平区和印度洋区域合作,推行全方位外交。近几年,因谋求外援,注意改善和发展同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马中关系
马达加斯加与
中国于1972年11月6日建交。2006年两国进出口总额为24689万美元。
2004年5月,
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马法关系
法国为马达加斯加的宗主国,政治、经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马达加斯加独立后两国关系有起伏。
旅游
诺西贝岛、圣玛丽岛、津巴扎扎植物园、东部海岸的玛丽岛屿、安达斯巴(Andasibe)的热带雨林和琥珀山、安卡拉那(Ankarana)神圣洞穴。
[6]
狐猴最后避难所
狐猴是排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第一位的野生动物,已经被认为是最大的濒危种群之一。
![狐猴 狐猴]()
狐猴(3张)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所有的狐猴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
马达加斯加是狐猴的最后的避难所。除了这座岛屿,这种长有一双美丽大眼睛的灵长类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消失了。
马达加斯加已统计在录的狐猴共有49种(有说54种) ,分布在整个马达加斯加的岛上。
民俗
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葬礼铺张,每隔四年掘开祖坟,举行隆重的翻尸换衣仪式。元旦时,人们互赠鸡尾,以示祝福。
翻尸节
这是马达加斯加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对已故者的怀念和尊重的风俗。其“翻尸”顾名思义,就是将死者的尸体从墓穴中挖出来,给尸体翻翻身的意思。这样的做法听起来颇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有点残忍。因为这大大违背了我们所信奉的“入土为安
![吴邦国会见原马达加斯加总统 吴邦国会见原马达加斯加总统]()
吴邦国会见原马达加斯加总统
[7]”的准则。实则不然,翻尸正是马达加斯加人表达对死者敬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因为,把尸体重新取出,可以让生者再有一次直接祭拜死者的机会,二是马达加斯加人认为死者在阴冷黑暗的地下埋了若干年,也应该挖出来透透气,晒晒太阳。
翻尸节的举行一般会是在死者入土后的几年后进行,出于卫生的需要,会选择在旱季,而具体的日期会有族里的风水先生来选定。翻尸仪式举行的时候,尸体会被小心翼翼的取出并用麻布包好,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游行。期间,男男女女都会又唱又跳,越是热闹越显得对死者的尊重,最后再回到墓地(有时也会换一块新的墓地),换上新的裹尸布。下葬时,根据风俗,还需将尸体反复翻转7次,才最后封土。总之,“翻尸”仪式的重视和排场程度与其当年下葬无有不及。
行割礼
同一些非洲国家类似,也是马达加斯加当地人生活当中一项重要的风俗和传统就是割礼。
在马达加斯加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男孩出生后不久都需要进行割包皮手术,只有这样,这些男孩日后才会有男子汉气概。所以,每年的6月到9月,也就是旱季期间,大人们会把这段时间出生或者是还没割包皮的的男婴都集中在一起,来进行割包皮的仪式。这样的仪式因为具备相当重要的意义,所以也是热闹非常,人们载歌载舞来庆祝,规模大的时候,甚至会有几千人来参加。
宗教
同世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
[8]界各国的人民一样,
马达加斯加人在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尽管各地区部族具体的风俗会有差异,但是马尔加什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保留着把祖先当作神灵一样来祭祀和崇拜的风俗。
在马尔加什人眼里,死去的祖先们是能量的持有者,是他们在冥冥中保护着自己的子孙,也是后代们躯体与精神力量的源泉。
几乎每个部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祖先,逢有重大
节日或庆祝活动,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和祈福仪式,摆上鸡、鸭、牛等供品,还要奉上自酿的甘蔗酒和蜂蜜等。这些实际上与我们中华民族祭祖的风俗很相似,只不过马尔加什民族在对自己先租的祭拜和怀念上更多了一层对神灵般的敬畏和崇拜。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族人们有时会得到来自先租的“神喻”从而帮助他们抉择或是渡过难关。如果有族人突遭不测,怪病缠身等也会被视作先祖对该人对祖先欠奉敬畏的惩罚。
这种对先祖的近乎信仰上的崇拜和尊敬也使得马尔加什民族在对待死者的安置的处理上有些特别,除了必不可少的隆重,传统的马尔加什人在为死者出殡时其族人亲戚会一路吹吹打打,男男女女会跳一种传统的舞,女的击掌,男的挥舞标枪,而棺材则还会被抬着的人猛烈的晃动。这样的仪式直到墓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