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

科威特(阿拉伯语:الكويت),国号全名科威特国,(阿拉伯语:دولة الكويت ,英语:The State of Kuwait),是一个位于西南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制国家。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科威特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科威特的气候不利于农业,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近年来该国开始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目 录

1简介

  1. 1.1 国名
  2. 1.2 国旗
  3. 1.3 国徽
  4. 1.4 人口

2地理

  1. 2.1 自然地理
  2. 2.2 环境地理
  3. 2.3 政区地理
  4. 2.4 科威特城

3历史

4政治

  1. 4.1 政体
  2. 4.2 宪法
  3. 4.3 议会
  4. 4.4 政府
  5. 4.5 政党
  6. 4.6 政要

5外交

  1. 5.1 国策
  2. 5.2 科中关系

6军事

  1. 6.1 国防
  2. 6.2 海湾战争

7经济

  1. 7.1 矿产
  2. 7.2 工业
  3. 7.3 农业
  4. 7.4 外贸
  5. 7.5 货币

8文卫

  1. 8.1 媒体
  2. 8.2 风俗
  3. 8.3 饮食

1简介

国名

科威特国The State of Kuwait.代码KW
【独立日】6月19日(1961年) 【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黑色梯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色的等宽横条组成。黑色象征打败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另一种说法为,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

国徽

科威特国徽

  科威特国徽

呈圆形。一只白色的隼展开双翼构成圆周,圆面上有海水、蓝天、白云和行进在海面上的帆船,它象征历史上的科威 特。隼的胸前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面上部用阿拉伯文写着“科威特国”。

人口

2 7 0 万(2002 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85万,占总人数的38%。外籍侨民139万,占62%。外国侨民主要有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其余为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 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际电话码】 965
【首都与行政区划
首都科威特城(Kuwait City),有人口38万(2000年)
全国共分六个省:首都省、哈瓦里省、艾哈迈迪省、法尔瓦尼亚省、贾哈拉省、穆巴拉克·卡比尔省。 东南同沙特阿拉伯交界处有中立区,面积5,700平方公里,富藏石油。1970年两国对该区划定界线,分别统治。

2地理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面积17818平方公里(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及其附近的布比延、费莱凯等岛屿)。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
科威特

  科威特

。海岸线长213公里。全境为一波状起伏的荒漠,西南部的杜卜迪伯高平原海拔275米,为全国地势最高的地方。北部有山地,西部有莱亚哈丘陵。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一些丘陵穿插其间。地势西高东低。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极少,饮水主要来自伊拉克及淡化海水。有布比延、法拉卡等10多个岛屿。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25-170毫米。

环境地理

面积17818平方公里(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及其附近的布比延、费莱凯等岛屿)。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海岸线长213公里。全境为一波状起伏的荒漠,西南部的杜卜迪伯高平原海拔275米,为全国地势最高的地方。北部有山地,西部有莱亚哈丘陵。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一些丘陵穿插其间。地势西高东低。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极少,饮水主要来自伊拉克及淡化海水。有布比延、法拉卡等10多个岛屿。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25-170毫米

政区地理

全国共分六个省(Muhafazat):首都省、哈瓦里省、艾哈迈迪省、法尔瓦尼亚省、贾哈拉省、穆巴拉克·卡比尔省。东南同沙特阿拉伯交界处有中立区,面积5,700平方公里,富藏石油。1970年两国对该区划定界线,分别统治。  省名 Muhafazat C1995 E2001
总人口 面积 首府 CC1995
科 威 特 牧 民

  科 威 特 牧 民

首都 Capital 192,974 184,918 388,532 200 科威特城 28,747
哈瓦利 Hawallî 467,103 145,418 488,294 178 哈瓦利 82,154
艾哈迈迪 Al-Ahmadī 263,960 171,694 364,484 5,120 艾哈迈迪 21,587
杰赫拉Al-Jahrah 224,515 88,640 282,353 11,230 杰赫拉 14,660
法尔瓦尼亚 Al-Farwānīyah 427,018 164,360 572,252 190 法尔瓦尼亚 52,928
穆巴拉克 Mubarak al-Kabeer 100,205 144,981 穆巴拉克
无省籍 98 2,184
布比延和沃尔拜
Bubiyan & Warbah - - 900
科威特 Kuwayt 1,575,570 855,333 2,243,080 17,818 科威特城
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标志建筑——“三塔”

  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标志建筑——“三塔”

Al-Kuwayt
法尔瓦尼亚省,是1988析哈瓦利省置。后哈瓦利省又析置穆巴拉克省。沃尔拜岛不但无人,连树都不长。
首都和哈瓦利、法而瓦尼亚实际构成一个大都市区,建成区连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人口。

科威特城

科威特国的首都和港口,位于科威特湾南岸,是
科威特城内帆形建筑

  科威特城内帆形建筑

阿拉伯半岛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人口16万(1989)。建于十八世纪初, 1938年因本国发现石油城市迅速发展,五十年代建成现代化城市,有石油化工、化 肥、食品加工等工业,输出石油、皮革、羊毛等,也是波斯湾沿岸许多小港的转口港,其南有卫星城哈瓦利和萨利米耶。

3历史

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 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
科威特骆驼赛

  科威特骆驼赛

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
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
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
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
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
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
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
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
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返回科威特本土。
2006年1月15日,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去世,享年77岁。堂弟王储萨阿德·阿卜杜拉·萨利姆·萨巴赫即位。1月21日,首相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主导的内阁会议决定启动宪政程序,逼迫萨阿德逊位,让首相萨巴赫继任。然而萨阿德却要求国会在第二天集会,让他正式宣誓就职。1月24日萨阿德被迫放弃王位。1月29日,科威特国会无异议通过首相萨巴赫出任埃米尔案。首相萨巴赫随后宣誓即位成为埃米尔“萨巴赫四世”。5月21日,埃米尔萨巴赫发布敕令,解散科威特国民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因为部分议员就修改议会选举法问题与首相发生争执。6月29日,国民议会大选投票正式举行,科威特女性有史以来首次行使选举和被选举权。

4政治

政体

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后才能生效,国内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内阁重要职务由王室成员担任。科威特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立法的基础,埃米尔接任者必须由穆巴拉克·萨巴赫后裔世袭。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议会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在宪法规定范围内以埃米尔名义行使;王储的任命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议会为两院制,下院为国民议会为立
科威特女警察

  科威特女警察

法机构。其主要职能有:制定和通过国家的各项法令和法规;监督国家财政执行情况;行使各项政治权力,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内阁大臣组成,每届任期四年。最高委员会为上院,是最高权力机关,对法鲁有审议权和修改权,且具有提议任免内阁的权利,埃米尔兼任全国委员会主席,政府由王储兼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的内外政策,向埃米尔负责。 科威特内阁批准赋予妇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修正案。

宪法

1962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宪法。宪法规定,科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教法是立法的主要依据;埃米尔必须由穆巴拉克·萨巴赫家族后裔世袭;王储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

议会

科威特国民议会于1963年1月23日成立,是立法机构,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案需经埃米尔批准才能生效,埃米尔有权否决或提请议会复议某项法案,但如议会仍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或在以后某届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该法案则自动生效。议会有权就政府的内外政策及有关事务向首相和内阁大臣提出质询,要求其解释有关情况;组成调查委员会对任何事务进行调查;自由表达其观点和看法;通过对内阁大臣投不信任票罢免其职务;通过不与首相合作的决定等(在这种情况下,将由埃米尔选择解散议会或解除首相的职务;如埃米尔解散议会后,新议会仍通过不与首相合作的决定,则首相自动被罢免)。
议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内阁大臣组成,
科威特

  科威特

每届任期四年。自1961年科举行首届议会选举以来,迄今共举行过10届议会选举。本届议会于2003年7月5日选举产生,亲政府的部落议员在本届议会中占有较大优势,共获24席,党派背景的议员数量减少,其中自由独立派3席、穆斯林兄弟会2席、萨拉夫派2席、科学萨拉夫派4席、什叶派1席,而独立人士席位有所增加。议长:贾西姆·穆罕默德·胡拉菲(JASSEMMOHAMMADAl-KHOURAFI),1999年7月17日就任,2003年7月连任。

政府

由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的内外政策,向埃米尔负责。本届内阁系科独立后的第22届内阁,于2006年2月9日组成,共有16名成员。主要成员有:首相:纳赛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SHEIKHNASSERMUHAMMEDAL-AHMEDAL-SABAH);第一副首相兼内政与国防大臣:贾比尔·穆巴拉克·哈马德·萨巴赫(SHEIKHJABERAL-MUBARAKAL-HAMADAL-SABAH);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萨巴赫·萨利姆·萨巴赫(SHEIKHMOHAMMEDAL-SABAHAL-SALEMAL-SABAH);副首相兼内阁与议会事务国务大臣:穆罕默德·达伊夫拉·沙拉拉(MOHAMMEDDEIFALLAHSHARAR);能源大臣:艾哈迈德·法赫德·艾哈迈德·萨巴赫(SHEIKHAHMEDFAHADAL-AHMEDAL-SABAH);卫生大臣:艾哈迈德·阿卜杜拉·艾哈迈德·萨巴赫(SHEIKHAHMEDAL-ABDULLAHAL-AHMEDAL-SABAH)。

政党

科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但海湾战争后,在科议会选举中出现了几个主要政治派别:
1、伊斯兰宪章运动:1991年3月成立,为穆斯林兄弟会和传统派组织,掌握许多金融和商业公司,财力雄厚。主张以温和手段促使科成为更遵循伊斯兰法的国家。
2、伊斯兰联盟:系什叶派组织,主张采取温和的方式实施伊斯兰法。
3、宪章联盟:由商人富豪组成,多为科工商会会员。
4、民主论坛:1991年3月成立,成员多为知识分子,自称是左派民族主义组织。强调人民权力,反对王室成员垄断内阁职位,但不反对埃米尔世袭制。
5、自由独立派:主张民主、自由和进行民主改革。成员主要是知识分子和文教、新闻界人士。

政要

埃米尔(国家元首)兼全国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统帅谢赫萨巴赫,2006年1月正式宣誓就职。同年2月7日,萨巴赫发布敕令,提名前内阁第一副首相兼内政大臣谢赫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为王储,任命前宫廷事务大臣谢赫纳赛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为新首相,并要求他组建新政府。
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abah Al-Ahmed Al-Jaber Al-Sabah),埃米尔。生于1929年,曾任外交大臣,后兼任新闻、石油和内政大臣。1992年10月-2003年7月任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2003年7月被任命为首相。2006年1月25日继任埃米尔。曾于1977年、1988年、1990年(8月和12月)、2004年和2009年访华。
努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Nawaf Al-Ahmad Al-Jaber Al-Sabah),王储。生于1937年,是萨巴赫埃米尔的同父异母兄弟。1962-1978年任哈瓦里省省长,1978-1988年,任内政大臣,1988-1991年,任国防大臣,1991-1992年,任社会事务和劳工大臣,1994-2003年,任国民卫队副司令(大臣级)。2003-2006年,任第一副首相兼内政大臣。2006年2月被立为王储。
纳赛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Nasser Mohammed Al-Ahmed Al-Sabah),首相。生于1940年,是萨巴赫埃米尔的侄子。1964年获日内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1964-1979年,历任科驻联合国欧洲总部代表、驻伊朗大使、驻阿富汗大使。1979-1985年,任新闻部次官。1985-1988年,任新闻大臣。1988-1990年,任社会事务和劳工大臣。1990-1991年,任外交及劳工事务国务大臣。1991-2006年,任埃米尔宫廷事务大臣。2006年2月出任首相。2006年7月、2007年3月、2008年5月、2009年1月、2009年5月、2011年4月6次连任。

5外交

国策

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间的争端,致力于维护科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将维持对伊拉克制裁、寻求国际社会同情和保护作为其外交工作重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并有美军驻扎。积极维护阿拉伯国家团结,努力加强同伊斯兰国家的联系,强调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里
科威特

  科威特

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与“大马士革宣言”国在地区安全方面进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科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侵略扩张,认为联合国应为维护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发挥作用。主张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科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科中关系

1971年3月22日,科威特与中国建交。2004年7月,萨巴赫首相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6军事

国防

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义务兵2年(大学生1年);预备役14年。现科军兵力2万人。埃米尔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里·穆罕默德·阿明为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科平均年军费开支为12亿美元左右,占财政预算的10.3%。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国防需要和购置大量武器,军费开支超常增加。[1]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10万军队入侵科威特,并于1天内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逃离科威特。
1991年1月17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计划,开始了“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进程。
1991年2月28日,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基本完成,因此这一天美国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结束。

7经济

矿产

科威特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
科威特传统食品——烤全驼

  科威特传统食品——烤全驼

储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1978年产原油11,000万吨(1991年为631.5万吨),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除开采石油外,现正开采丰富的海底气田。非石油生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包括农、渔业0.4%,制造业13.3%,电气、水0.1%,建筑业2.7%,批发、零售6.3%,餐饮旅馆业0.8%,运输、仓储和通讯4.6%,金融4%,保险0.2%,房地产和商务服务7.3%,社区社会服务22.4%等)。

工业

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
世界最大最豪华木船饭店——科威特萨斯饭店

  世界最大最豪华木船饭店——科威特萨斯饭店

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其他工业有面粉、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目前科在OPEC中的出口配额为200万桶/日,实际日产量为260万桶。到2011年,科威特的原油日加工能力将从2006年的93万桶大幅提高到140万桶。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

农业

科威特可耕地面积约14182公顷,只占全国面积的1%,无壤培植面积约156公顷。政府重视开发农业,但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最高时只占1.1%。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业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畜牧业主要饲养马、羊、骆驼。

外贸

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进口商品有机械、 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

货币

中文全称:科威特第纳尔
币值换算:1第纳尔=1000费尔
币值:1、5、10、20、50、100费尔

8文卫

媒体

全国共有7家日报,其中阿拉伯文版5种:《舆论报》、《政治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新闻报》;英文版有两种:《科威特时报》和《阿拉伯时报》。各种杂志56种,以上多为民办。科威特通讯社系国家通讯社,建于1956年10月,1980年起用阿拉伯文、英文向国外发稿。 科威特广播电台建于1951年,用阿拉伯语、英语广播。科威特电视台建于1962年12月,用4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还通过卫星接收站转播埃及卫星电视节目。
科威特

  科威特

风俗

重要节日  独立日,6月19日(1961年);
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解放日2月26日

饮食

鱼是科威特人的重要生活食用品,祖贝德鱼最受他们的欢迎,并被认为是世界上味道最美的鱼种之一。在科威特,许多家的墙上都挂有祖贝德鱼的画片,他们常以此来引为骄傲。他们很喜欢吃中餐。他们把中餐视为世界上最好的饭菜。他们用餐习惯席地而坐,用手抓饭吃。但近年来受外界的影响,很多人也使用起饭桌和椅子来。
科威特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色香味美,注重菜肴质高量小。
身着传统服饰的科威特妇女

  身着传统服饰的科威特妇女

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食,也吃蒸饺等面食品。
④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骆驼肉类肉及蛋类;蔬菜喜食西红柿黄瓜南瓜、茄子、洋葱、卷心菜、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油丁香豆蔻郁金粉芫荽等。
⑤制法对凉拌、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然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清真菜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酸味泡菜、青炖牛肉、干炒牛肉丝香酥鸡清炖鸡、爆荔枝、炸茄夹云片鸽蛋琥珀桃仁、清蒸目鱼段、手抓羊肉、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喝茶中红茶绿茶以及咖啡等饮料,凡含酒精的一切饮料均属禁品。
⑨果品喜爱水果中的荔枝葡萄香蕉苹果等;干果爱吃核桃仁葡萄干杏仁等。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