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组成,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大不列颠群岛君主立宪制国家。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统治的大英帝国领土跨越全球。为当时最强盛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英国已经失去了曾经在国际事务上的领导力。超级大国地位被美国苏联取代。
不过,英国仍然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强大影响力、举足轻重的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世界强国。英国亦为欧盟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G8成员国之一,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首都伦敦欧洲最大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勇气、礼貌、担当的“绅士道”构成了英国精神的内涵。

目 录

1概况

  1. 1.1 国名
  2. 1.2 国旗
  3. 1.3 国徽
  4. 1.4 国歌
  5. 1.5 国石
  6. 1.6 国花
  7. 1.7 首都
  8. 1.8 语言
  9. 1.9 种族
  10. 1.10 人口
  11. 1.11 宗教

2地理

  1. 2.1 自然
  2. 2.2 河流
  3. 2.3 气候
  4. 2.4 资源

3区划

  1. 3.1 行政区划
  2. 3.2 领地及殖民地

4历史

  1. 4.1 早期文明
  2. 4.2 罗马时期
  3. 4.3 中古时期
  4. 4.4 工业革命
  5. 4.5 殖民扩张
  6. 4.6 世界大战
  7. 4.7 当代

5政体

  1. 5.1 政要
  2. 5.2 政党
  3. 5.3 议会
  4. 5.4 宪法
  5. 5.5 司法

6军事

  1. 6.1 国防
  2. 6.2 军力
  3. 6.3 军费
  4. 6.4 兵种

7外交

  1. 7.1 国策
  2. 7.2 英美关系
  3. 7.3 法英关系
  4. 7.4 中英关系

8经济

  1. 8.1 简介
  2. 8.2 工业
  3. 8.3 农牧渔业
  4. 8.4 旅游业
  5. 8.5 服务业
  6. 8.6 财政金融
  7. 8.7 对外投资
  8. 8.8 外国资本
  9. 8.9 贸易
  10. 8.10 货币

9交通

  1. 9.1 历史
  2. 9.2 铁路
  3. 9.3 公路
  4. 9.4 水运
  5. 9.5 空运

10科教

  1. 10.1 科技
  2. 10.2 文教
  3. 10.3 宗教
  4. 10.4 媒体
  5. 10.5 移民

11体育

  1. 11.1 橄榄球
  2. 11.2 足球
  3. 11.3 板球

12旅游

  1. 12.1 著名景点
  2. 12.2 节日
  3. 12.3 名胜古迹
  4. 12.4 园林
  5. 12.5 特产
  6. 12.6 饮食

13名人

  1. 13.1 球星
  2. 13.2 娱乐明星
  3. 13.3 文化名人

14英国 (诸侯国)

1概况

国名

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ish Isles and
英联邦旗帜

  英联邦旗帜

Northern Ireland),又名英国,大英帝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主体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英国本来是英格兰王国的简称)。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和威尔士(Wales),由于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位于爱尔兰岛,其余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
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千米,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帝国的形成是300多年来贸易、移民与武力征
伦敦

  伦敦

服的结果,期间也有和平的商业和外交活动。经历20世纪的非殖民化以后其海外领地逐渐独立,它们中的大部分在独立后与英国组成了一个和平组织——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现有成员共53个。
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1965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伦敦。英联邦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同时身兼包括英国在内的16个英联邦王国国家元首,此16国构成了一个现代版的共主邦联

国旗

英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被称为“米字旗”,由深蓝底
National Flag Of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Flag Of United Kingdom[1]

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底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底白色交叉十字旗和北爱尔兰的白底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形成一个“米”字。而威尔士的旗帜并没有被融入英国国旗,威尔士的是绿白各半的底和一个红色火龙。

国徽

英国国徽

  英国国徽

英国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底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底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底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女王》是英联邦国家的国歌和皇室颂歌。词作者佚名,作曲者为亨利·卡累。

国石

国花

首都

伦敦(London)。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及最大港口,欧洲最大城市,世界顶级的国际大都市和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伦敦一直稳居欧洲最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与美国纽约同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世界上最重要的、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

语言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实际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例如威尔士语(威尔士人口的26%)、苏格兰盖尔语(6万人使用)等。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国的人也讲自己的家乡语言,如孟加拉语汉语印地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英国是印度以外印地语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过去大英帝国扩张,英语几乎扩散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是世界上学习最普遍的语言,并产生了许多英语方言,英语成为普遍世界语言

种族

英国人口中有68.5%为英国白人,16.47%为其他地区白人,5.3%为南亚人,6.00%为黑人,2.60%[2013年]。男女比例为0.98:1。

人口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英国人口大约有6240万,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首都伦敦就有720万)。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另有天主教会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2地理

自然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地理位置北纬50°~58°东经2°到西经7°,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大西洋包围。

河流

塞文河(Severn River)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泰晤士河(Thames River)是英国的第二大河,也是英国最重要的河流,全长336公里。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
罗马古浴场

  罗马古浴场

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

资源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3区划

行政区划

英国本土实际上由四个部分组成: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32个区,包括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
英国区划

  英国区划

领地及殖民地

英国目前拥有殖民地英国海外领地海峡殖民地于1965年正式解散。
英国君主同时还是其他15个英联邦王国的象征性国家元首,英国政府对英联邦会员国仍有实质的影响力。

4历史

早期文明

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罗马时期

公元前55和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中古时期

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日耳曼部落,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约翰
大宪章

  大宪章

迫于1215年 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翌年,国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二次内战结束,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英国议会的召开——近代政体的建立

  英国议会的召开——近代政体的建立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1689爆发的“光荣革命”。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2]1707与苏格兰合并。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
瓦特

  瓦特

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19世纪中叶,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1876年,保守党B.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

世界大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美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相互间矛盾
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的空前激化。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竞争对手。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政府积极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为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三国协约”实际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英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维护了它的制海权。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万以上。大战以德国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1940年4月丘吉尔组成战时联合内阁。丘吉尔上台后,立即组织敦刻尔克撤退,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并迅速扩充军备。1940年7~9月在德国发动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当代

战后英国于1947年参与拟定并接受马歇尔计划,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
撒切尔夫人大选获胜

  撒切尔夫人大选获胜

经济逐步复苏。与此同时,工党政府还实施一些改善劳动人民状况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经济发展缓慢。1979年大选后,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连任。撒切尔政府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政策,在振兴经济方面取得不小成绩。开始推动部分企业私有化,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

5政体

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政要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全称为“托上帝洪恩,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6岁时开始接受治国教育,研读法律、历史和语言,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也会法语和德语。二战期间,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战后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巡视英国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为菲利普亲王,受封为爱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储查尔斯王子为威尔士亲王。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访华。1999年10月和2005年11月分别邀请江泽民和胡锦涛对英进行国事访问。
首相戴维·卡梅伦。1966年10月生于伦敦,是威廉四世国王后代,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远亲。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2001年当选议会下院议员,2003年起历任保守党下院副领袖、保守党副主席和影阁教育大臣。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领袖。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卡出任首相。曾于2007年12月以保守党领袖身份访华。2010年11月作为首相首次访华。已婚,现有一子二女。[3]

政党

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政中的重要内容。现英国主要政党有:
(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议会第一大党。领袖戴维·卡梅伦,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重获执政地位,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近年来,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及英加入欧元区,但强调英应该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
(2)工党(Labour 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1997年至2010年连续执政13年。2010年5月大选失利,成为反对党。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当选新领袖。近年来,工党更多倾向关注中产阶级利益,与工会关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远。主张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外交上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视与美国和欧盟关系为两大外交支柱,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主张在经济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加入欧元区。
(3)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议会第三大党。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多数派组成,领袖尼克·克莱格,2007年12月当选。自民党政治主张居中偏左,在很多问题上与工党立场相近。主张通过减税还富于民,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吁限制金融城过度扩张,对银行家薪酬课以重税;承诺公平教育,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倡导宪政改革,提出减少议员议席,在选举制度上采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欧洲制宪,主张加入欧元区。2010年5月大选后,与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政府,获得5个内阁位置,首次成为执政党。
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 等。

议会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下院拥有最终立法权。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英国权力的来源——议会大厦

  英国权力的来源——议会大厦

宪法

英国宪法与绝大多数国家宪法不同,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
伯明翰市维多利亚女王广场上的市政厅大楼

  伯明翰市维多利亚女王广场上的市政厅大楼

,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而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权有限和个人自由。有的学者如斯托布斯就认为,整个英国宪政史,实际上是大宪章的注释史。[4]

司法

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英国陪审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至今已经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了。
司法组织根据1971年的《法院法》,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法院主要分民事、刑事和专门法院三个组织系统。民事法院系统包括郡法院、高等法院、民事上诉法院和上院。苏格兰有自己独特的法院组织系统:郡法院仅管辖民事案件,郡官法院兼管辖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苏格兰高等法院是苏格兰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审判机关,但民事案件还可上诉到上院。苏格兰还有特设的土地法庭。此外,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是英联邦某些成员国、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受理不服当地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行政诉讼由普通法院管辖,适用一般的法律规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政裁判所发展很快,但一般都不具有终审管辖权,不服裁判所裁决的当事人有权向普通法院上诉。
法官一律采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议员、上诉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荐,英王任命。英国没有司法部,大法官拥有对司法人员的任免权。法官必须是“法律协会”的出庭律师,并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实践。法官一经任命,非经本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职。最高法院法官则为终身职。地方法院法官72岁以后才可以退休。法官薪水很高,待遇优厚。

6军事

国防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英国军队

  英国军队

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 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也是五个核大国之一,拥有独立的核力量。
英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国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
英军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是传统的海上强国,水中兵器、燃气轮机、探测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以及军用造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军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独立研制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的能力,某些技术和装备居世界一流水平。英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军用飞机、战术导弹、作战舰艇和军事电子设备。
英国部队在全球各地例如:北爱尔兰塞浦路斯德国直布罗陀文莱、及福克兰群岛等均有基地。

军力

2004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近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调整计划,对陆、海、空三军兵种结构及军事装备进行调整,以增加部队在远程作战中的灵活机动能力,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及有效应对21世纪的全球性威胁。
英国皇家海军是由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潜艇部队组成,拥有四大舰队,其中水面舰艇部队12万人,海军航空兵部队20000,海军陆战队40000人,潜艇部队20000人。拥有水面舰艇121艘。
英国陆军经常被部署至海外,参与地面战斗部队、多国联军,或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相关行动。
英国皇家空军为英国军队的空中武装部门。皇家空军创始于1918年4月1日,自此之后于英国军事史扮演重要角色,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等冲突扮演要角。英国空军有450架以上飞行器,及200000位常备兵员。

军费

世界上第三的军费开支。2010-2011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约为369亿英镑(约合590亿美元),政府估计,国防部今后10年将面临380亿英镑(608亿美元)预算赤字。

兵种

英国军队现有三大兵种:陆军、海军、空军。

7外交

国策

英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几个核大国之一,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实现共同利益。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英美关系

美国建国前是英国的殖民地,之间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英美处于战争关系;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同盟国,二战后都是北约成员国,两国处于北约同盟关系。
英国外交对美国亦步亦趋,但美国在许多方面也有求于英。单方的利益需求是不会使友谊长久的。这主要是由英美的霸权性质决定的。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候,英国民总产值几乎占全球70%。英完全可以通过“总督制”对全球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
而今天,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约23%。美国很难对世界实行直接统治,只能企图“领导世界”或者“引导世界”。力不从心的局面使美国的霸权需要通过盟国的帮助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国,英的“示范作用”对美国霸权就很重要了。“9·11”事件后,英国十分积极地支持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采取军事行动,使西方盟国对美国也不能表现出漠不关心。如果连英国对美国的事情也反应冷淡,其他与美国貌合神离的所谓盟国距离就更遥远了。

法英关系

2010年11月,英国与法国两国政府签署军事合作协议,同意创建联合部队,共用航空母舰以及共同开发新的核试验设施。

中英关系

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
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
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再访中国,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
1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
1998年,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并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
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英国。
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
2005年9月,布莱尔首相访问中国。
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达成9项共识签署近8亿美元合同,并发布中英工商峰会部长级新闻公报。

8经济

简介

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并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
伦敦

  伦敦

展。十八世纪时英国本地产小麦开始不敌北美廉价小麦,放弃大量种植小麦,大量从美洲进口粮产,逐渐转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
英国拥有大量的天然气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伦敦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英国的名牌国际工业包括劳斯莱斯、路虎等汽车和引擎,名牌国际服务业包括马莎百货公司和汇丰银行。
英国的教育学术研究科学研究亦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举世闻名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都位于英国,是美国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英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不仅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也为这个属知识型经济体系的国家吸纳不少人才。
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强盛时期的英镑是全球主要外汇储备货币。目前全球外汇市场高达35%的成交量均集中在伦敦,较第二名纽约的18%,第三名日本的6%,伦敦城金融中心实至名归。国际拆款市场利率定价惯常以3个月或6个月的Libor为基础,指的就是伦敦(London)的利率。伦敦更是股票公开发行市场路演必到之处,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汇率、利率、股票市场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5]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迅速衰退,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后被美元取而代之。英国是工业革命发源地,依靠强大的海上武力发展全球贸易,也最早把经济学分工扩大到全球。然而今日英国的工业日趋空洞化,制造业仅占英国GDP的10%左右,几乎等同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制造业基础薄弱是英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限制之一。
不过,在制造业上,英国仍大有可为。须知,英国是世界上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虽然制造业被冷落了30多年,其地位在英国整体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步下降,然而,英国制造业每年创造的产值高达1500亿英镑,英国出口的一半依旧来自制造业。尤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英国制造业名列欧洲第一。

工业

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手机的制造地。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2009年英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8%;其中能源产业占有突出地位,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工程机械及同类行业占据最大部分,2003年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8%。在这个部分中,交通设备 贡献最大,有8家全球性的汽车制造商在英国开展经营——宝马(MINI, 劳斯莱斯)、福特 (第一汽车集团)、通用汽车(Vauxhall Motors), 本田、日产、丰田以及大众(宾利) 以及一些规模更小的专门制造商(包括莲花摩根) 以及商用车制造商 (包括利莱卡车、LDV、亚历山大丹尼斯、JCB锰铜 and 凯斯纽荷兰)。 一系列公司,诸如Brush Traction制造铁路机车及其他相关组件。与这部分产业相关的有航空与国防设备行业。英国制造的设备范围广泛,主要生产商有英国宇航系统公司,生产民用及国防用途的航空、陆地及海运设备;VT 集团、GKN 和劳斯莱斯航空引擎公司则生产航空引擎和发电系统。

农牧渔业

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21%。目前,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近年来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旅游业

英国旅游业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约210万。受2001年爆发的口蹄疫和“9·11”事件的影响,来英外国游客从1999年高峰时期的2570万锐减到2001年的2280万,同期旅游收入也从202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2002年数字开始回升。 2010年来英游客达2959万人次,收入达167亿英镑,约合270亿美元。

服务业

伦敦与美国纽约同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世界上最重要的、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
伦敦夜景

  伦敦夜景

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达32.4万人。截至2008年,共有约550家跨国银行和170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全球海外股票交易额的22%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

财政金融

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1694年成立,1946年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
汇丰控股公司(HSBC Holding):世界第20大公司。
皇家苏格兰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世界第36大公司。
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世界第45大公司。
巴克莱银行(Barclays):世界第70大公司。

对外投资

英国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相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英对外直接投资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

外国资本

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其它主要投资国包括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挪威等。

贸易

英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到位,鼓励自由贸易,重视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法,以增加出口,提高就业。英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服务贸易自1966年以来一直顺差,2008年顺差为836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货币

英国货币英镑(2012年)。
英镑

  英镑

9交通

历史

英伦三岛自十四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日益有赖于其国人对外征战、探索开拓、大力发展殖民地并拓展贸易的能力。英伦三岛在海上所取得的霸权在很大的程度上赋予其国民上述的能力。英国大规模、系统化的造船工业起始于约翰王在位的年代,是他于公元十三世纪初就在朴次茅斯港设立了皇家海军造船厂。之后,英国于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远东、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的远征和探险考察。不过,与造船能力相比,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做出更大贡献的是航海技术和航海仪器的发明,其中包括用来确定经度和纬度的六分仪,该仪器是在气势磅礴的贝尔法斯特克莱德造船厂、泰恩河和维尔造船厂于十九世纪下半期成功地发明而成的。

铁路

1997年完成私有化。目前,英铁路总长达1.66万公里。2006年,铁路总客运量为464.97亿人公里;总货运量为221亿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公路

2007年英国公路总长达38.8万公里,其中3520公里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的交通量;9343公里为干道,承担14%的交通量;其余各种公路总和承担的交通量为62%。2006年新增公路145公里。85%的出行旅客由各类小汽车、家庭轿车和出租车运送,而公共汽车和铁路的运送量分别占6%和9%。截至2006年年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4024万辆,75%家庭拥有汽车。

水运

英国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2007年英国共有1000吨以上商船474艘,总吨位为1172.4万吨。2007年英国港口总吞吐量为5.83亿吨,出口2.18亿吨,进口3.65亿吨。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过发展航运金融和海事服务,英国保持了全球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地位。伦敦是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

空运

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2007年,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飞机952架,载客量2410万人次,客运里程3140亿公里,货运运输量541.81亿吨。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国共有449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国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欧洲最大及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07年客流量680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第二大机场,2007年客流量350万人次。

10科教

科技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今已涌现出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文教

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拥有一大批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为英国和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
英国教育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第四阶5年;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宗教

在英国,每个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国各中心地区也形成了多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

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发展的局面。英国有两个“官方的”教堂:即英格兰教堂[英国圣公教会]和苏格兰教堂[长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数不胜数的教派在英国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绝大多数的英国人都信奉基督教,尽管当前去教堂做礼拜的信徒人数并不多,每周大约只有110万人。穆斯林是英国国内最大的非基督教团体[超过150万人],此外,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也拥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媒体

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经济学家》等。到2004年3月前的6个月,英日报每周发行总量为1270万份,周日发行量为1400万份。
通讯社主要有3家:路透社、新闻联合社和AFX新闻有限公司。英国共有5家通过地面发射的覆盖全国的电视台,即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三频道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第四频道(Channel 4)、第五频道(FIVE)和专门针对威尔士地区并使用威尔士语的S4C。此外还有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如天空电视等。

移民

近日英国内政部公布了英国移民政策的一些调整。这些调整将从2013年4月6日生效,其中包括:
1. T1(Graduate entrepreneur 毕业生企业家计划),针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高校)毕业的杰出的MBA毕业生,特此增加1000名额;
2. T1(Exceptional Talent 优才计划),更新申请流程,申请人不需提前付费;
3. T2 (工作签证)提高ICT( Internal Company Transfer 跨国公司内部员工调动)的灵活性,以及雇主做英国劳工市场检测(Resident labour market test)的灵活性;
4. 将更新现有的短缺技能工作名单和技术工种的要求,例如对世界级的科学研究人士、工程师、人文科学从业者和艺术家等需求;
5. 博士生签证:成功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获得PhD学位的学生签证持有人能够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担保下,申请在英国境内的12个月额外学生签证。

11体育

橄榄球

1895年,英格兰北部一些联盟式橄榄球俱乐部决定让自己的运动员转向职业选手,于是出现了联合式橄榄球和联盟式橄榄球分庭抗礼的局面。英国的俱乐部在“喜力杯”( Heineken Cup)——也称作“欧洲杯”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英格兰橄榄球精英赛(The English Guinness Premiership)和凯尔特联盟(Celtic League)的比赛争夺都很激烈,所以每周的票都是一售而空。苏格兰皇家银行六国锦标赛(RBS Six Nations Championship),每年的1月到2月举办,也是人们热切关注的一项赛事,引发该赛季内的又一次高潮。每四年举办一次的橄榄球世界杯是橄榄球运动中最大的盛事,2007年的冠军由南非队获得。

足球

英格兰超级联赛总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而苏格兰超级联赛也相当成功。众所周知,中国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宋朝时称为“蹴鞠”。英国则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1848年,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1863年12月1日,一帮剑桥大学的贵族投票最终促成了现代足球规则的诞生,现代足球随即发源于剑桥大学的草坪上。足球在英国英语里称为football(美式英语为soccer),为两队各11人在长方形的赛场上比赛。目前英国众多的俱乐部都有上百年历史,也是英国人平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

板球

又名木球,被称为“绅士的游戏”,是由两队各11人交替攻击和守备的一项团体运动。其现代形成形式起源于英国,盛行于兴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板球的赛季主要在春季与夏季,刚好跟秋季、冬季的足球比赛互补。
板球的由来可以追溯至13世纪初,18世纪开始有了最早的比赛规则,并逐渐成为男子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比赛时间很长,板球测试赛一场比赛每天6小时或以上,并长达5天,中间还有午餐和饮茶的休息时间。板球术语繁多且比赛规则又很复杂,使板球门外汉深受困扰,但对球迷来说,这项运动富有激情,充满趣味。

12旅游

著名景点

巴斯罗马古浴场、
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

普尔特尼三拱桥、皇家新月型大厦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温莎古堡西敏寺
温莎温莎城堡、温莎乐高乐园、伊顿学院
泰晤士河英语:River Thames,国际音标:/temz/),位于英格兰西南,源自科茨科尔德山(Cotswold Hills),大致向东流,流经伦敦,在诺尔(Nore)注入北海。全长约338公里,为英格兰最长之河流(英国第二长河,次于354公里的塞文河),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伦敦地标之一。

节日

科学节 1883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温莎城堡温莎乐高乐园

  温莎城堡温莎乐高乐园

科学周 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英国的除夕夜,人们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名胜古迹

巨石阵

  巨石阵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Z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温莎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画家高贺琪运用中国水墨画表现苏格兰的斯托老人石,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面对异域风光所引起的融合。

园林

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游赏的场所。
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英国遗产保护组织也是部分英国最重要的风景胜地的监护人,其照管的园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尔斯·达尔文园林、埃塞克斯郡的奥德雷庄园由多才多艺的布朗设计的十八世纪景观园林、以及位于肯特郡的沃尔姆尔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太后园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伊莎贝尔·冯·格罗内尼根为伦敦南部埃尔珊姆宫(Eltham)设计的南护城河园林、奥斯本庄园中由鲁伯特·高尔比设计的带围墙的花果园林和怀特岛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园林等。
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包括海德公园圣詹姆士公园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大伦敦随处都可以看到造
伦敦

  伦敦

型优美、看护得当的园林供公众娱乐和休闲使用。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在康沃尔,千年委员会提供了四千万英镑的资金,用以将一个废弃的粘土坑转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园林,即众所周知的伊甸项目。
此外,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LOCH LOMOND)和托萨奇斯(TROSSACHS)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

特产

苏格兰威士忌
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最负盛名。苏格兰高地的特殊水质和极为严格的酿造工艺,使那里出产的威士忌被誉为“液体黄金”。
泰迪熊
泰迪熊(TeddyBear)有着浑圆丰满的身材和四肢,蓬松温厚的安哥拉
泰迪熊

  泰迪熊

毛,简素的材料和绣线,憨厚的表情,以及百分之百的手工缝制和填塞作业。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有几只玩具熊被打扮成猎人、渔夫的模样陈列在桌上当作装饰品,罗斯福总统,对这批小熊着迷不已。恰巧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小名也叫泰迪,很快泰迪熊也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宠物,泰迪熊。如今的泰迪熊就像芭比娃娃一样,已经不再是一般玩具的概念了,更多的,它们被赋予了各种特殊的纪念意义,担负起了传承某种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在欧美,一只泰迪熊可以被当作家庭一员,甚至陪伴一家三代人成长。
银器
英国的银器非常华丽、造工精良而复杂,广受各国游客的欢迎,特别是银制的圣诞餐具,除了很美观品种还很多,从蜡烛台到刀叉再到碟子应有尽有,这一类银器的制作也是英国传统的手工艺。
皮革制品
英国的皮革制品由来已久,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小手工作坊到现在的机械化大生产,经过历代的精化和改良形成今天的风格。英国的皮革制品总是想表现稳重、脱俗的绅士气质。

饮食

较为人知的英国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鱼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鸡(CHICKEN A LA KING)等。英国人喜欢狩猎,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猎期中,就有许多的饭店或餐厅会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鸡(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调。而一般烹调野味时,均采用些杜松子或浆果及酒,此做法是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13名人

球星

博比·查尔顿

  博比·查尔顿

迈克尔·欧文

  迈克尔·欧文

娱乐明星


克里斯托弗·诺兰

  克里斯托弗·诺兰

肖恩·宾

  肖恩·宾

保罗·麦卡特尼

  保罗·麦卡特尼

休·格兰特

  休·格兰特

克里斯蒂安·贝尔

  克里斯蒂安·贝尔

艾玛·沃特森

  艾玛·沃特森

文化名人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达尔文

图灵

  图灵

丘吉尔

  丘吉尔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约翰·列侬

  约翰·列侬

14英国 (诸侯国)

英国,是中国历史上周代诸侯国,为皋陶之后裔,入春秋时期后沦为楚国的附庸,终为楚成王所灭。
史记·卷014·十二诸侯年表》记载楚成王熊恽二十六年“灭六英”,即在楚成王熊恽二十六年,楚国灭英国与六国[6]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