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香港(简称:港,英语:Hong Kong,缩写:HK),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位于南中国海沿岸,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南望万山群岛,西迎澳门和广东珠海,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所组成,共263个岛屿。香港华人普遍通行广府片粤语,当地惯称广东话。香港的英文名称Hong Kong是广府系香港原住民的语言蜑家话音译,并非广府片粤语的念法 Heong Kong 。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人口约713万(2012年),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香港可分为四个部份: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九龙是位于北边港口的半岛,香港岛的面积78平方公里,是香港主要的金融商业区,但只占全香港陆地面积的7%,新界的面积约98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陆地面积的91%。离岛共包括262个岛屿,最大的离岛大屿山几乎是香港岛的两倍之大。
香港自中国秦朝起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国秦朝派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在1984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5000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2012年,香港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香港有世界级的建筑、快节奏的生活、时尚摩登的娱乐享受,无不凸现出这座城市的惊艳魅力。香港是一个生活的天堂,集各式各样的欢乐于一地。在香港,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有现代化五光十色的琳琅满目,也有旧时代的古物古迹和朴素生活方式[4]。
2地理
地理位置
香港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距离为61公里,北距广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50.64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九龙及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则因港阔水深、四面抱拥,有利船只航行,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最初就是从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平地开始发展,至今该区仍然是香港都市命脉所在。
深圳河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边界线。虽说是“一河之隔”却使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出现了陆地交接点。
气候特征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资源物产
受到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最宝贵的天然资源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农业方面,香港主要出产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日常需要的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3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只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7月1日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息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说法四:因为一名叫陈群(“阿群”)的渔民,带领英人从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环一带为英军开路,因而得名。她极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为路是阿群带的,所以就称之“阿群带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 KONG"为记,便因而成为全岛的总称。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来的其中一说。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粤语语音, 原译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蜑家话),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
4政治
相关制度
香港政治大致上沿袭沿袭至自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系统,行政、立法、司法及执法均互不隶属。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政治制度保持独立,与中国内地截然不同。宪制文件《基本法》确保邓小平构想的“一国两制”概念得到落实,法治精神和司法独立不会受到中国政府干预。另外,根据“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除了外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负责及防务由驻港解放军负责外,香港继续管理其他所有本地事务。香港可以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事务,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根据《基本法》选举、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产生。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并由行政会议协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现任行政长官是梁振英。[3]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个决策局和61个部门和机构执行,日常执行的人就是为数约18万人的香港公务员队伍。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雇主。
政府部门
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
| ||
直属于司长(三司)
政务司司长办公室(行政署> (礼宾处-政府档案处-前任行政长官办公室)-效率促进组(1823电话中心) -政策及项目统筹处)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 -香港金融管理局
| ||
政府总部(十二局)
由政务司司长领导
由财政司司长领导
| ||
十二局下各部门
【公】
公务及司法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咨询委员会联合秘书处
【政】
选举事务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 (内地)-香港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
【教】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处-学生资助办事处
【环】
环境保护署
【食】
【民】
【劳】
【保】
【运】
【商】
【发】
【财】
|
对外事务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切的外交事务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香港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 ”(Hong Kong, China)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香港参与的国际组织包括有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结算银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共14个。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当年解决香港问题的创举,也是香港持续繁荣的基石。香港拥有自己的标志,也就是区旗和区徽,同时香港也拥有与中国内地有别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模式,香港发行自己的货币和邮票,在国际体育比赛上,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赛。
区旗区徽
行政长官
详见词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司法体系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宪法的规定,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制度的设立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法律依据,其司法制度也不例外。 根据基本法和香港有关法律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主要由行使审判职能的各级法院和行使检控职能的以律政司为代表的其他机关构成。
1、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组织体系
(1) 基层法院组织,由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组成。
(2) 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诉法庭。
(3) 终审法院。
区域法院原称地方法院,全港按地区设4所,管辖一定范围的民、刑案件。
裁判署法庭原称裁判司署,全港设9所,是初级刑事法院,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须先经此法庭受理,作初级审讯。
高级法院原称"最高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诉法庭,对民事、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
终审法院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是特别行政区最高审级,即香港的诉讼案件以终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为最终的判决和裁定。
检查机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6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可见,律政司是香港的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律政司原称律政司或律政署,是香港最大的法律机构,是一个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而多样化的法律部门。其职权涉及到立法、司法行政、检控、民事代理、法律政策制定与改革以及律师等多项职能。从其性质和任务来看,近似于美国的司法部。
律政司作为检察机关,除了要全权负责香港刑事案件的检控之外,在所有起诉政府的民事诉讼(含行政诉讼)中均以被告身份参与诉讼,在法庭上代表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它可以申请司法审查,以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它还可代表公众利益出庭参与审理涉及重大公益的案件。它还将涉嫌藐视法庭的情况告知法庭,协助法庭工作。律政司长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的法律顾问。总之,律政司除无审判权之外,几乎肩负所有重要的法律事宜。
5经济
概况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商业规管精简、政府廉洁而高效率、简单低税制、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大部分经济学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佼佼者。香港经济以全球最自由开放而全球知名,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Fraser Institute)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优秀的地理位置、资讯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设施及服务,都对香港的经济作出贡献。
自由的经济体制,使香港成为全球第11大贸易经济体系、第6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也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居全球前列。
2010年3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七次评分,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伦敦与纽约。于2011年,于世界经济论坛的《金融稳定指数发展报告》中,香港排名亦是首位。并且连续第18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城市。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11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港币
香港的货币是港元(HK$)。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另有少部分10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香港流通的钞票的新净程度一向非常高,残破的旧钞回流后会被发钞银行收取和销毁。
银行业
香港是国际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近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截至2012年2月底,香港共有198家认可银行机构以及60家代表办事处。香港作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基于市场透明度高、对金融机构披露要求严格和审慎监管。伦敦金融城于2011年9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Index)中,香港排名第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金融发展报告2011,香港在金融发展指数的排名跃居首位。这是指数编制以来,香港的排名首次超越伦敦及纽约。香港凭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计划及相关金融活动,已跻身为举足轻重的人民币离岸中心。[5]
黄金市场
香港不仅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其黄金市场尤为著名,作为全球四大金市之一的香港,是全球的第三大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所叫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成立于1910年,已经有超过100年历史。
外汇市场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 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到2012年8月底,香港外汇储备为2912亿美元。[6]
股债市场
6文化
流行歌曲
粤语歌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众娱乐,1920年代是粤曲的黄金时代,也是香港市民最普遍的娱乐,这时期香港的流行文化与广州一衣带水,并未形成独特的香港文化。1950年代之后,香港汲取上海普及文化,加上欧美多年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起,“歌神”许冠杰创造的香港口语演绎法,带动的中文歌潮流,对“粤语流行曲”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是香港有才华音乐人的杰出代表。
20世纪80年代不仅是香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也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当时香港的流行曲引领亚洲中文歌曲潮流,内地部分地方和台湾地区的居民虽然不懂粤语,也爱听粤语流行曲。许冠杰,顾家辉,黄沾等积极参与歌曲创作,Beyond的成员黄家驹坚持原创音乐极力推动本土音乐,但大体上当时的原创歌仍不多,绝大部份的粤语流行曲是由外地创作歌曲配上中文歌词改编成,而大部份的改编歌是日本人作曲的。
1980年代的徐小凤、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雄霸香港乐坛,这几位歌手在所有华人地区都有歌迷,更积极参演电影,是票房保证,声色艺俱全。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歌手或乐队还有Beyond、罗文、林子祥、王杰、梅艳芳、徐小凤、陈百强、叶倩文、林忆莲、陈慧娴、关淑怡、李克勤、达明一派、草蜢乐队、王菲和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等,这些歌手/组合都在华语乐坛大放异彩。2000年代,谢霆锋,古巨基,陈奕迅,Twins等歌手/组合深深影响了中国内地的流行文化。
相关电影
香港电影始于1913年的首部香港电影《庄子试妻》。第二次大战后,大批内地电影人才及资金南下,香港先后成立多家电影公司,令粤语片在1950年代异常繁荣。当中1949年开创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连拍60多部,成为世界史上最长寿的系列电影。有一段时期,东亚各国政府一度只容许香港电影进口,令香港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李小龙、王家卫、吴宇森、徐克、许鞍华、陈果、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张曼玉、张国荣、刘德华、梁朝伟、谢霆锋、梁家辉、周星驰在国际上均享负盛名。每年3至4月间举行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是香港电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高峰期港产片年产达三百部电影,超越当时的电影产量曾经全球第一的印度。自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VCD,DVD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香港电影事业开始走向下坡,2004年只拍摄了60部电影。
香港电影奖项
相关媒体
截至2013年年初,香港注册的报章有22份中文日报、13份英文日报、7份中英文双语日报和5份日语报章。中文报章中,有17份以报道香港和世界新闻为主。
相关名人
香港虽然只有数百万人口,却涌现不少让香港人自豪的名人。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容国团是一位出生在香港的地道的香港居民,他1950年代返回中国内地,在1959年的第25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香港也是国家的光荣。在香港长洲出生和长大的香港运动员李丽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香港夺得滑浪风帆的金牌,是另一位让香港市民振奋人心的体育名人,巧合的是,帆船是香港的象征之一,这面香港回归之前唯一的奥运金牌,让当代的香港人十分难忘。文化方面,香港报人兼作家金庸(查良镛)以其风靡全球华人读者的武侠小说系列,脍炙人口数十年,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香港作家李碧华,亦舒,林燕妮,梁凤仪,梁羽生,黄沾,倪匡等都是近代和当代在香港、亚洲乃至华人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
香港漫画
勋奖制度
通用荣誉
英勇荣誉
部队荣誉
长期服务奖章第一加叙勋扣- 颁授予品格及行为良好,服务满25年,期间表现良好的各部队人员。
长期服务奖章第二加叙勋扣- 颁授予品格及行为良好,服务满30年,期间表现良好的各部队人员。
长期服务奖章第三加叙勋扣- 颁授予品格及行为良好,服务满33年,期间表现良好的各部队人员。
教育概况基础教育
教育是香港的公共开支中最大的项目之一,预算开支约占经常公共开支总额的五分之一。政府设有学生资助计划,确保学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12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中、小学、学龄前儿童为全港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课程。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2007年9月开始,香港推行新的“三三四”学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一改以往英式大学学制(三年)的传统而推行大学四年制的制度。
教育
法定大学是指经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同意及通过,再经立法会三读通过相关法例,成为一间受独立法例规管的法定大学。直至现时为止,香港有十所法定大学,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公开大学以及香港树仁大学。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布2012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名列亚洲第一,香港大学紧随新加坡国立大学后位列第三,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名列第四,香港中文大学名列第五,令香港高校在大亚洲大学五强中荣获三席。
节假日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3天),清明节,复活节(三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两天)。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的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博彩娱乐
赛马与赛马博彩(赌马)是很多香港市民参与的娱乐。每年由9月开始至翌年6月为止的一个马季内,共六十多天的赛马。日赛多于星期六及日在沙田举行,夜赛则多于星期三晚在跑马地进行,观众可购票入场观看及投注。赛马日有火车直达沙田马场。香港赛马会在各区设有一百多间投注站,除赌马外,六合彩和2004年开始的足球博彩也由香港赛马会经营。
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至1871年的四年,香港曾经容许合法赌场,当时有合法赌场12家,1871年,基于内外压力和社会问题,香港禁止赌场赌博,但用四年之间收取的赌饷和赌场公益慈善金,创建了香港首家华人医院,即著名的东华医院。[7]
7社会
人口变迁
香港在英人1841年登陆前,属新安县管辖,有明代久已存在的村庄赤柱、香港仔、黄泥涌、箫箕湾等,大多以打鱼为生,主要是客家民系群体和广府民系群体。以后“大量华人来港,其数字一直占香港人口的90%以上”“是典型的移民社会”香港移民的变化和增加与广东珠三角的局势变化息息相关。每一次珠三角发生动乱,当地居民都会跑到香港。这几乎是一条规律。从1841到1901,香港人口从7450增加到386229人,从渔村变为较大的城镇。1911-1931年增幅都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内局势动荡不安。1931-1941的10年间,达到香港历史上最高增幅,主要原因是日本侵华,广州被日占领,大量难民到香港避难。香港也被占领后,有100多万人又逃离香港,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香港仅剩下60万人。战后香港又有几次大的移民浪潮,即抗战胜利后的1、2年,建国前后的一、二年,60年前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97回归以后香港人口保持相对平稳,维持在600-700万人口上下。[8]
因此,在常用语言上,讲粤语的占88.7%,潮汕话占1.4%,客家话占1.6%,闽语占1.9%,普通话占1.1%,英语则占2.2%。有些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后一代,对其原籍语言很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而多使用广州话和英语。[8]
人口结构
在2010年年初,香港总人口709.76万,包括约21万名流动居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高达每平方公里21000人。香港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华人,大部分原籍广东,主要说粤语和英语。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共有约5175600人。
截至2012年中,香港共有713.63万人,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0.9%。统计显示,2011年中至2012年中,香港居民净迁移人数(即移入减移出)为净移入1.46万。其中,出生人口和单程证持有人的移是整体人口增长的重要部份。[9]据2011年的统计,香港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80.5岁,女性86.7岁。
劳动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全香港劳动人口360多万人,其中男性占55.2%,女性占44.8%。大部分就业人口(85.3%)从事服务行业,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进口与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占34.4%;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0.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占1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6%;从事制造业的只占5.3%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 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 ,现已有50多个宗派,信徒28.5 万人。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其他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 ,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语言文字
香港的法定语言(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俗称广州话)、普通话和英语,而香港的原居民是讲围头话(莞宝片粤语)和客家话的。而二战之后,特别是大逃港时期,来自广东的南番顺、四邑、香山、东莞等广府系地区和潮州、汕头、普宁、海陆丰等潮汕系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尤以广府人为甚,人数占到了当时香港总人口88.7%,故香港当前大部分居民都并非本地原居民。六七暴动后,香港语文统一,成为推广广府文化的基地,使不少香港原住的蛋家人和客家人以及外籍人士亦主动学习粤语。当前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府片粤语,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文字方面,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8]
按惯用语言划分的人口比例:
广东话(粤语):89.5%
普通话:1.4%
其他中国方言:4%
英语:3.5%
建筑规划
香港城市以现代建筑为主,大量摩天大楼分布维多利亚港两岸,高度逾90米的建筑超过3,000座,形成全球密度最高最宽的天际线。从太平山顶俯瞰维港两岸,或从尖沙咀往港岛方向眺望,以其城市景观及海景优美之特色,成为香港吸引游客之处,享有世界三大夜景之首的美誉。全球最高100栋住宅大楼中,最少一半位于香港。香港摩天大楼数目居世界首位。
香港有不少著名的建筑,当中包括有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其外型为棱柱状,恍如节节高升的竹笋一样,为香港瞩目的地标之一。除此之外,由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汇丰银行总行大厦于1985年重建完成之时,为当时全球建造费最昂贵的建筑物。香港国际机场的建筑设计也出自其手笔。
交通
港铁为市区内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分九条路线(地铁公司六条,前九广铁路公司三条)互相联系港岛、九龙、新界的荃湾、东涌、将军澳、上水、马鞍山、元朗、屯门等地。每天清晨6时左右开始行走直至午夜,每隔数分钟即有一班。车费由4元(两个站)至51元(罗湖到迪士尼)。
巴士(公共汽车)多家公司经营:新巴,行走部分港岛路线;九巴,行走全九龙及新界;城巴,行走部分港岛路线(以上三家公司均有过海隧道或机场路线);大屿山巴士,则只行走该岛仅有的十多条路线以及往来深圳湾口岸的两条线路;龙运,为九巴下属公司,经营新界与机场之间的巴士服务。市区票价每程由两元多起。
公共小(型)巴(士)分为绿色车身(专线)和红色车身两种,收费与巴士相若。
轻便铁路(轻铁):行走新界屯门与元朗之间,另有接驳巴士往较僻地方。
电车:只在港岛市区(北面)行走,收费最廉(现价3元),但速度较慢,如作短程乘搭或市区观光,最为惬意。
跨境交通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旧启德国际机场已于1998年关闭,并改建为启德邮轮码头)
铁路
广深港高铁
治安
根据香港大学于2011年进行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分别95%和76%的受访者认为香港的日间和夜间环境是安全的;以美国为基地的世界正义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于同年发表的法治指数(RuleofLawIndex)将香港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在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列首位。
8旅游
盛事之都
香港每年都主办各种类型文化、康乐、体育活动,较大型的活动包括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综艺合家欢、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六人木球赛和有影响力的国际赛马。香港运动员也积极参与过多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办了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衣食住行购物天堂
香港城市宣传片
香港是自由港,被称为“购物天堂”的香港是购物人士喜欢去的地方,绝大多数的货品没有关税,世界各地物资都运来竞销,有些比原产地还廉宜。香港各区都有大型商场,如太古城、沙田新城市广场等等,其内除有大型百货公司之外,还有各类商店和食肆,有些更有游乐设备,是购物和休闲的好去处。有些行业喜集中经营,因而顾客可有更多选择。其中如电脑和相关产品,深水埗地铁站邻近的高登商场和黄金商场最集中。家用电器和相机在旺角和铜锣湾较多,但宜向有信誉的商店(如贴有香港旅游协会红帆船标志者)或大型百货公司购买。五金机械店集中在旺角地铁站之广东道的三个街段内。花园街,由旺角道到太子道一段,是水果、时装和日用品摊贩的乐园。过亚皆老街后的通菜街几个街段内,就是出名的“女人街”,其情况和在油麻地天后庙两旁的庙街相似,庙街在晚上且有熟食及算命摊贩混杂,近庙处更有粤曲演唱,俨然一个普罗大众的平民夜总会。美食天堂
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什么口味的餐馆都有,开遍大街小巷,愈热闹的地方就愈多,如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东部和九龙城等地有些街道尽是食肆。充满亚洲风味的餐馆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国汤、香浓的印度咖喱、丰腴的韩国烧烤、清新的越南沙律卷、鲜美的日本寿司等等特色美食,数之不尽。香港的中国菜餐馆,提供中国各地的特色佳肴,广东菜餐馆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还有讲究素淡的素菜。以传统的广东点心作早餐的饮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香港饮食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中环苏豪区、湾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节由1991年起每年于尖沙咀广东道举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麦当劳及肯德基经营,而香港也发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当中以大家乐、大快活及美心快餐为代表。
香港是美食天堂,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食物。然而香港并没有因为城市的繁华与经济的飞跃发展而遗弃自己本身的特色,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食品一直扎根香港,如驰名中外的年糕、粽子、鱼蛋、蛋挞、小桃酥、杏仁饼、盲公饼、鸡仔饼、小椰堆、花生饼、芝麻饼、相思酥、棋子饼、炒米饼、格子饼、花生糖、袋仔面、鸡蛋仔、花生豆、南乳香酥角,等等。
住宿概况
对于游客,香港有多种类型住宿选择,有简朴廉价的宾馆,以至豪华昂贵的六星级酒店。香港大部分酒店设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市区,而新界和离岛也有不少上佳的选择。大部分酒店位于香港岛的中环、湾仔、铜锣湾区,和九龙半岛的尖沙咀及尖沙咀东部。旅客若要避开闹市繁华,可以选择新界区的酒店。香港的酒店大多数都提供现代化的设施,包括空调、上网设备等。
景点介绍
港岛区
太平山/山顶
◆ 山顶(The Peak)
◆ 山顶缆车(The Peak Tram)
◆凌霄阁(The Peak Tower)
◆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Hong Kong)
◆ 香港太平山 信不信由你奇趣馆(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 Odditorium)
◆ 超动感影院(Peak Explorer Motion Simulator)
◆ 山顶广场(Peak Galleria)
中环
◆ 中环(Central)
◆ 立法会大楼(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 皇后像广场(Statue Square)
◆ 和平纪念碑(Cenotaph)
◆ 香港礼宾府 (Government House)
◆ 兰桂坊(Lan Kwai Fong)
湾仔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金紫荆广场(Golden Bauhinia Square)
◆跑马地(快活谷)
◆ 香港赛马博物馆(Hong Kong Racing Museum)
南区
◆浅水湾(Repulse Bay)
◆香港海洋公园(Ocean Park)
◆ 赤柱(Stanley)
◆ 美利楼(Murray House)
九龙区
尖沙咀
◆ 星光大道(Avenue of Stars)
◆ 星光大道表扬名单(Honoured Stars of Hong Kong)
◆ 维港夜景幻彩咏香江(A Symphony of Lights)
◆ 尖沙咀前九广铁路钟楼(Clock Tower)
◆ 香港文化中心(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 香港太空馆(Hong Kong Space Museum)
◆ 香港艺术馆(Hong Kong Museum of Art)
◆ 九龙清真寺(Kowloon Masjid & Islamic Centre)
◆ 尖沙咀区购物热点
◆ 尖沙咀弥敦道(Nathan Road)
◆海港城(Harbour City)
◆柏丽购物大道(Park Lane Shopper's Boulevard)
◆加连威老道(Granville Road)
旺角
◆ 女人街(Ladies' Street)
◆金鱼街(Goldfish Market)
◆园圃街雀鸟花园(Bird Garden)
◆ 旺角弥敦道(Nathan Road)
◆ 花园街(Fa Yuen Street)
◆ 运动街波鞋街
◆西洋菜街(Sai Yeung Choi Street)
黄大仙/钻石山
◆黄大仙祠(Wong Tai Sin Temple)
新界及离岛区
大屿山
◆ 宝莲禅寺(Po Lin Monastery)
◆天坛大佛(Big Buddha)
◆ 香港宝鼎
◆ 斋堂及茶园(Vegetarian Canteen & Tea Garden)
◆ 昂坪360缆车 (Ngong Ping 360)
昂坪360是一条索道缆车路线,连接大屿山东涌及昂坪。这是香港继香港海洋公园后第二个缆车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吊车系统。名字中的360指乘客可在吊车内360度观赏风景。坊间其他称呼包括东涌缆车、昂坪吊车等。有趣的是,在修建期间,由于工程地盘位于郊野公园范围,根据香港法例,不能利用车辆运载物料进入地盘,因此承建商从加拿大雇用六头骡协助搬运物料,六头骡子在完成工作后返回加拿大。
◆昂坪市集(Ngong Ping Village)
◆ 香港迪士尼乐园(Hong Kong Disneyland)
青衣/马湾
◆青马大桥(Tsing Ma Bridge)
◆ 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Lantau Link Visitors Centre)
西贡
◆西贡海鲜街(Sai Kung Seafood Street)
元朗
◆香港湿地公园Hong Kong Wetland Park
宗教文化景点
香港岛上的文武庙、铜锣湾天后庙、圣约翰大教堂;九龙的黄大仙祠墓、侯王庙、慈云山观音庙、九龙清真寺;沙田的万佛寺、车公庙、蓬瀛仙馆、半园春、道风山基督教堂;荃湾的竹林禅院、东普陀、荃湾天后庙;龙门的青山寺、青松观、妙法寺;元朗的灵渡寺、云浮仙观;西贡的佛堂天后庙、蚝涌车公庙以及大屿山宝莲寺、长洲北帝庙、坪州天后庙等。
民俗文化景点
九龙的九龙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郑屋古墓;屯门的宋帝岩、红楼、沙田的曾大屋、五国六村;荃湾的三栋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锦田吉庆围、水头村古迹、聚星楼、厦村邓氏宗祠;西贡上窑民俗博物馆等;港岛炮台及大屿山东涌炮台、东龙岛佛堂等旧炮台。
博物馆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其他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
机场核心计划展览中心·展城馆·香港历史档案馆·香港惩教博物馆·警队博物馆·卫生教育展览及资料中心·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入境处博物馆·金管局资讯中心·机电工程署展览馆·香港赛马会药物资讯天地·香港房屋委员会展览中心·狮子会自然教育中心·邮展廊·市区更新探知馆·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展览馆·室内空气质素资讯中心·选举资讯中心·廉政公署展览厅
教育及非牟利机构
东华三院文物馆·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大学许士芬地质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海事博物馆·香港赛马博物馆·香港医学博物馆·童军文物廊·香港浸会大学孔宪绍博士伉俪中医药博物馆·法国巴黎银行伯大尼博物馆·西贡文物馆·香港教育博物馆(香港教育学院) ·圣士提反书院文物馆
私营及其他
已经停办
公园
卑路乍湾公园-香港佐治五世纪念公园-中山纪念公园-中西区海滨长廊-荷李活道公园-卜公花园-香港动植物公园-香港公园-皇后像广场-遮打花园-夏悫花园-添马公园-湾仔临时海滨花园-湾仔公园-维多利亚公园-赛西湖公园-鲗鱼涌公园-柴湾公园-山顶公园-瀑布湾公园-香港仔海滨公园-鸭脷洲风之塔公园-赤柱马坑公园
九龙公园-摩士公园(含黄大仙文化公园)-狮子山公园-九龙仔公园-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尖沙咀海滨花园-梳士巴利花园-西九龙海滨长廊-九龙佐治五世纪念公园-南昌公园-通州街公园-樱桃街公园-深水埗公园-歌和老街公园-石硖尾公园-花墟公园-荔枝角公园(含岭南之风) -高山道公园-和黄公园-世运公园-海心公园-牛池湾公园-坪石游乐场-斧山公园(含南莲园池)-凤德公园-佐敦谷游乐场-佐敦谷公园-秀茂坪纪念公园-贾炳达道公园-乐富公园-联合道公园-乐群街公园-丽港公园-园圃街雀鸟花园-汉花园-讯号山公园-宋王台花园-九龙寨城公园-土瓜湾游乐场-彩虹道游乐场-启德邮轮码头公园-启德跑道公园-都会公园-晒草湾游乐场-马仔坑游乐场-蓝田公园-彩荣路公园-彩禧路公园-骏业街游乐场-观塘海滨花园-红磡海滨花园-大环山公园-蒲岗村道公园-奥运公园-睦邻街游乐场
新界东
大埔海滨公园-日出公园-北区公园-安乐门街游乐场-安福街游乐场-彭福公园-沙田公园-城市艺坊-显田游乐场-马鞍山公园-马鞍山游乐场-常宁游乐场-将军澳市镇公园-将军澳南海滨长廊-唐明街公园-坑口文曲里公园-坑口花园-宝翠公园-宝康公园-福民花园-圆洲角公园-元洲仔公园-完善公园-梅树坑游乐场-粉岭康乐公园-粉岭游乐场-小沥源路游乐场-大埔旧墟游乐场-白石角海滨长廊-马鞍山海滨长廊-保荣路游乐场-博雅山庄-香港天文公园-船舶公园
新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