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奥朗德

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1954- ),现任法国总统安道尔大公。出生于鲁昂,他从政经验丰富,25岁便担任后来成为法国总统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27岁进入总统府经济班子,34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7年至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长达11年之久。2011年10月16日,奥朗德赢得党内初选,成为法国社会党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2012年4月22日,奥朗德击败其他的八名候选人,在法国大选首轮投票中胜出;并在5月6日的第二轮选举中,击败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2012年5月15日奥朗德正式开始履行总统职责。

目 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经历

  1. 2.1 童年时代
  2. 2.2 学生时代
  3. 2.3 政治经历

3参选总统

  1. 3.1 轻装竞选
  2. 3.2 立志全国
  3. 3.3 获得候选
  4. 3.4 首轮竞选
  5. 3.5 成功当选
  6. 3.6 正式就职

4对华立场

5人物评价

  1. 5.1 “普通先生”
  2. 5.2 “欧洲罗斯福”

6重振法国

1人物简介

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
奥朗德

  奥朗德

1954年8月12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鲁昂。奥朗德在法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毕业于有法国“总统摇篮”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随后,他进入审计院工作。1981年,密特朗当选总统,奥朗德成为总统府顾问。他虽然从未在法国政府任职,但多年来一直担任社会党的党魁。此人其貌不扬,但处事冷静、口才出众。他在1988年才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他竞选连任失败,1997年再次当选。奥朗德于1997年至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社会党2007年总统选举候选人[1]塞格林·罗雅尔曾与奥朗德共同生活25年,并与其育有4名子女。
奥朗德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他正在为参加社会党内部提名总统候选人的预选做准备。奥朗德主张社会党应在总统选举前一年选出参加竞选的党内候选人,并尽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政治力量,以与现总统萨科齐所在的人民运动联盟为首的右翼政党一争高下。
2011年10月16日,奥朗德赢得党内初选,成为法国社会党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
2012年5月6日,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战胜现任总统、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

2人物经历

童年时代

奥朗德出生于诺曼底,成长于巴黎,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作为家中幼子,1954年,奥朗德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工商重镇鲁昂,这座城市的政治版图多年来以中左为主。他的父亲是一名耳鼻喉医生,在悬壶济世的同时,也热心于身边的社会问题,他曾两次名列鲁昂市政选举的名单,可惜所代表的并非社会党这样的传统左翼势力,而是最不招人待见的极右政党,最后都在竞选中落败。弗朗索瓦的母亲则是一名社工,她的政治观念偏左,八十多岁时还代表社会党竞选戛纳议员。可以说,奥朗德的政治启蒙,更多的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学生时代

奥朗德在法国外省度过了平静的童年,当时恰好是上世纪60年代,法国正陷入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许多法国人都因为维护殖民地的宗主性而政治立场倾向于极右。为了拥护1965年的总统候选人让-路易·蒂谢维纳库,老奥朗德卖掉了诊所和房子,举家搬迁到巴黎近郊。年轻的奥朗德就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就读。
相比同龄人,奥朗德学业有成,很早就确定了从政这条路,相继在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这些国家级的精英学府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二十出头就已初涉巴黎政治圈。
学生时代的奥朗德,就一直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拥趸,继承他的许多政见,并牢记其名言“若想被人爱戴,自己就要可爱”。在巴黎高等商学院期间,他曾担任校内“支持总统候选人密特朗委员会”主席;1979年,25岁的他正式加入法国社会党,成为密特朗手下最年轻的经济顾问。
从法国行政学院第七届学员班毕业后,奥朗德进入审计法院担任审计员,同时也在巴黎政治学院给三年级学生讲授经济学。在巴黎政治学院的授课持续了十年,这个微胖、秃顶、和蔼的形象一直伴随着他,当今天站在总统竞选的舞台上试图慷慨激昂时,不熟悉他的人,还是会把他误认为一名正在教导学生的大学老师。
1981年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经历了多年努力后,密特朗和他率领的社会党终于入驻爱丽舍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次由左派执掌政权,这对于踌躇满志的奥朗德来说,无疑是难得的良机。当年才27岁的他也进入了爱丽舍宫经济问题委员会。

政治经历

奥朗德成为总统府顾问(1981年)

  奥朗德成为总统府顾问(1981年)

出生于1954年的奥朗德并不是法国政坛的陌生人。他曾在1997年至2008年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是社会党任期最长的第一书记。但这11年也是他不得不时时维护自己在党内的威信、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的艰难路程。如果说在任期的前五年间,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的政治影响使他难有施展的空间的话,2002年社会党总统大选失败、若斯潘当晚宣布退出政坛则在一夜之间把他推向了政治前台,面对的是噩梦初醒、四分五裂的社会党。2004 年,社会党重新振作,连续取得大区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三项胜利。但是,一年以后,欧洲联盟宪法公民投票又使社会党再度内部分裂。2007 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失败,这已经是社会党连续第三次在总统选举中失败。不少人将社会党难以东山再起归咎于第一书记,认为奥朗德过于在意谋求共识,缺少果断。奥朗德自己则认为他注重的是党内的团结与统一。2011年再回首,奥朗德强调团结当时是社会党争取国民信任的条件,但承认这11年间他为此做了太多的牺牲。

3参选总统

轻装竞选

弗朗索瓦·奥朗德演讲

  弗朗索瓦·奥朗德演讲

奥朗德自己并没有失去信心。告别第一书记职务使他得以远离党内纷争,远离媒体聚焦,沉稳地为2012年做准备:定期 与政界的支持者见面、发动原来在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上学期间的校友集思广益、遍访各地社会党支部、借2011年省议会选举为其他社会党候选人助选站台的机 会,走访各地,深入民间……党内初选尚未开始,奥朗德已经开始在基层、在民间,一步步营造担负国家最高责任的信誉。2011年的选民意向调查显示,奥朗德在选民 看好的社会党总统人选中地位不断上升,虽然仍然落后于目前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的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但也渐渐领先于现任社会党第一书记玛蒂娜·奥布里以及 2007年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赛格琳·罗亚尔。
应该说,面对2012年总统选举,奥朗德也摆脱了2007年总统选举前不得不有的个人顾忌,不必在意塞格莱纳.罗亚尔是否参选。奥朗德与罗亚尔曾经是法国政坛令人羡慕的伴侣双双从政的成功典型。他们在国立行政学
弗朗索瓦·奥朗德

  弗朗索瓦·奥朗德

院读书时相识。从未有过婚约,但共同生活近30年,膝下有四个孩子。他们同时投身政治生活,各自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地位。罗亚尔曾几次加盟政府,担任部长。奥朗德则在社会党内步步高升,成为社会党独当一面的掌门人。面对2007年总统选举,两人当时都有可以参加竞选的政治实力。但奥朗德不得不做出了痛苦的选择,没有参加党内初选。罗亚尔则一路拼杀,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角逐。不过,随着竞选失败,他们的共同生活也走到了尽头。同步成长的政治抱负难以同步实现是否注定了他们分道扬镳的结局不得而知。

立志全国

熟悉奥朗德的人都说他聪明过人。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以及国立行政学院这些精英学府他都一一走过。毕业后,他曾进入国家审计院任职,也曾在巴黎政治学院任教。但他更热衷于政治生活。1974年,他就已经在学校组织校友,为密特朗竞选总统呐喊助威。1981年,密特朗终于当选,奥朗德得以进入总统办公厅担任专员,那一年他只有26岁。同一年的立法选举中,他自告奋勇,在人生地不熟的克莱兹参选,与右翼政坛老将希拉克对垒。虽然第一轮交手他就惨败收兵,只获得了百分之二十六的支持,但是,他也从此把克莱兹—这个希拉克的竞选大本营作为 自己的竞选地盘,屡次失败却不气馁。1988年,他在克莱兹的首府图勒市(Tull)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3连任失败,但1997年卷土重来。 2001年,他在两次尝试失败后,终于成功当选图勒市市长,直到2008年当选克莱兹省议会主席时才离任。当年的初生牛犊如今已经站稳了脚跟。2011年 4月1日,他选择在克莱兹获得省议会主席连任的日子宣布将参加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初选,借地方普选的民意合法性,为未来总统选举的全国性普选预造声势。
在2012年总统大选第一轮和第二轮投票之间,奥朗德与法国著名哲学家莫罕(Edgar Morin)进行对话,反思左翼、进步、全球化等概念:他指出,作为一个左翼政党的领导人,“我的责任,是做一个引领社会走出危机的总统。这意谓经济、能源、生态,乃至世代的概念都要转型,让年轻人得以在这样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它自己设定的使命。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左翼都必须了解为何而战。它必须要能够促成旧社会转变为新社会,促成旧时代走向新时代,让法国可以昂首进入21世纪。”

获得候选

2011年10月16日,法国反对党社会党前第一书记奥朗德和现第一书记奥布里(女)争取社会党提名竞选总统,经
弗朗索瓦·奥朗德

  弗朗索瓦·奥朗德

过第二轮投票,奥朗德得票56%,现党魁、里尔市长奥布里(女)得票43%。奥布里承认奥朗德成为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同时呼吁社会党团结起来参加总统选举。奥朗德将在明年四月参加法国总统大选,如若总统竞选成功,奥朗德将首次入主爱丽舍宫
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2007年入住法国爱丽舍宫,但近年来支持率低迷,左派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极可能在2012年大选中给萨科齐所在的右翼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造成威胁。这是法国政治史上首次尝试美国式党内公开初选,全国任何表示支持社会党理念的选民都可投票。而高投票率更可作为明年大选的风向标。

首轮竞选

2012年4月23日,据报道,从法国电视二台公布的数据来看,法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奥朗德和现任总统萨科奇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击败了其他的八名候选人。根据法国媒体公布的数据,奥朗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率为
弗朗索瓦·奥朗德

  弗朗索瓦·奥朗德

28.4%,而萨科奇获得25.5%的选票。除此之外,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得票20%,而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得票率则为11.7%。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根据法律规定,法国调查机构当晚8时在投票全部结束后发布估算数据,奥朗德在第一轮投票的得票率为28.4%到29.3%左右,萨科齐的得票率约为25.5%至27%。极右翼候选人国民阵线主席马琳·勒庞获得了将近20%的选票,左翼阵线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得票率为11%左右,中间派候选人弗朗索瓦·贝鲁得票率约为9%。

成功当选

巴黎2012年5月6日电当地时间5月6日晚8点,法国电视台公布的总统大选第二轮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51.8%的得票率击败现任总统、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第二轮投票的正式结果将于5月10日公布。5月中旬,新任总统将正式就职并任命新一届政府。奥朗德成为第五共和国第二位社会党籍总统。
奥朗德当晚在法国西南部城市蒂勒一个支持者集会上发表讲话说,法国选民
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

  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

当天选择了变革,选举他为新一任总统,他承诺服务于祖国,并向现任总统萨科齐致意。他强调,自己为能够承载法国选民希望而自豪,将从现在开始寻求变革,他上台后第一项任务是团结法国民众,迎接挑战,走出危机。他希望“实现公正”与“帮助年轻人”将成为评价他未来履职的两项参考标准。他还承诺将赋予欧洲一体化建设以“增长、就业、繁荣和未来”。
奥朗德由此成为继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后第二位当选法国第五共和国总统的社会党候选人。

正式就职

法国当选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2012年5月15日与卸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完成权力交接,正式开始履行总统职责。
2012年5月15日15日,奥朗德乘车抵达爱丽舍宫。他与卸任总统萨科齐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会谈,交接国家重要机密、核密码等事项。在随后进行的简短的交接仪式上,奥朗德及其伴侣瓦莱丽·特里耶韦勒目送萨科齐和布吕尼夫妇走进停在红地毯尽头的汽车内,汽车缓缓驶出爱丽舍宫大门,标志着法国进入“奥朗德时代”。
交接仪式结束后,奥朗德回到爱丽舍宫节日大厅,在法国参众两院议长的见证下,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军团长勋章。宪法委员会主席德勃雷宣布了2012年总统选举的正式结果,奥朗德正式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7位总统。

4对华立场

三大议题立场强硬
尽管奥朗德屡次宣称法国需要良好的中法关系,但他在三大议题上持有强硬立场。首先,奥朗德反对中国经援欧洲,他认为这会影响法国的主权;其次,他把中国当作法国贸易逆差的祸根,声称不接受不可兑换的人民币。此外他也考虑到法国影响力有限,把解决法中经济上的分歧提升到欧洲层面。不过,奥朗德也给自己的主张留了余地,声称不拒绝中国产品,希望双方贸易平衡。
在野时与华交往
2007年时任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奥朗德在贺电中对中共十七大召开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并祝中国共产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十七大取得圆满成功。并随后致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热烈祝贺他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贺电中说:“我谨代表法国社会党,祝贺您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并衷心祝愿您本人以
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

  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2]

及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我坚信,您将成功应对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在地区问题以及全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2月21日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派出特使(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在北京会见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法比尤斯表示,奥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视法中关系,致力于建立政治上积极平稳、经贸上平衡的法中关系。
首次访华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2013年4月25上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奥朗德就任法国总统以来首次访华。他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元首。
上海之行
奥朗德首次访华之行于4月26日抵达上海。奥朗德在上海吃了些什么呢?最先被端上来的是由芦笋北极贝、酱牛肉、番茄冻、豆瓣酥、蟹肉南瓜色拉、芥末草虾等小食组成的迎宾冷盘,随后的菜品还有菘茸野菌汤、美极凤尾虾、香烤禾牛酥、意式火腿银鳕鱼、山药和黑木耳做成的时令蔬菜等,而最后两道点心分别为萝卜汤团、核桃酥和花生酥拼盘。所有菜品中兼具美味和观赏性的萝卜汤圆最让奥朗德赞不绝口。此外,美极凤尾虾和意式火腿银鳕鱼也深受奥朗德喜爱。

5人物评价

“普通先生”

曾被评价“像个送披萨的”
奥朗德自诩是“天然普通人”或“普通先生”,以衬托过着明星般“奢华、自恋”生活、有着“亮闪闪总统”绰号的萨科齐。奥朗德还被评价为“像个送披萨的打工仔”,因为他喜欢开着三轮摩托在巴黎城乱跑,他还坚持多年骑车上下班。
奥朗德的穿着佩戴也很普通,一次媒体见面会,他摘下朴素无华的腕表,随手就放到了桌上,这个小动作被敏锐的记者抓住。奥朗德还喜欢和普通人打交道,比如在工厂参观时,奥朗德和工人们相谈甚欢,这与总是把与公民的互动当成负担的萨科齐不同。奥朗德说,我将是一个“平民”总统,出身平民,代表平民说话。

“欧洲罗斯福”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奥朗德(2012.5.21)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奥朗德(2012.5.21)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给奥朗德起了个饱含期待的外号“欧洲罗斯福”。他日前在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说,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与富兰克林·罗斯福1932年当选美国总统时面临的危机相似。罗斯福上任之初,美国刚遭遇经济大萧条,罗斯福秉承“凯恩斯主义”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和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
皮凯蒂说,奥朗德也应“顺应民意,实施新政”。他在文中支持奥朗德发行欧元欧元债券来筹集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
无独有偶,希腊《新闻报》也刊登题为《奥朗德,“欧洲罗斯福”》的文章。饱受紧缩之苦的希腊人期待,法国人应带领欧洲效仿罗斯福新政,着力拉动经济增长。希腊《每日新闻》甚至认为,奥朗德有可能重新定义法德轴心作用,削弱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主导作用。
客观来说,奥朗德和罗斯福的确有相似之处。首先,两人接手的都是一个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的烂摊子。其次,两人都属于左翼,都信奉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相信政府干预可以帮助经济尽快复苏。第三,两人加强政府干预的举动都得到了社会舆论支持,两人的上台都得益于前任应对不利导致的巨大民愤。

6重振法国

中新社巴黎2012年9月9日电 (记者 龙剑武)法国总统奥朗德9日在电视节目上阐述其施政政策时表示,他将制定一个“在两年内重振法国的日程表”。
奥朗德通过法国电视一台宣布,面对“失业率高企,竞争力下降,巨额赤字债务”,他的任务就是重振国家,他为这个重振计划制定的时间表是两年。
奥朗德进一步表示,他计划在两年内落实其促进就业、竞争力和改善公共财政的政策。“我们应该在一年内扭转失业率曲线。”但最近法国失业人口数已经突破了300万人大关。
奥朗德认为,法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会略高于零。根据法国政府的预计,今年法国经济增长率为0.3%,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5%。
面对在野党和部分舆论批评他行动迟缓和无所作为,奥朗德此前曾向媒体表示,他不想变化无常,从一个状态跳到另一个状态,而是要保持稳定,保持自己的风格,并且逐渐地表达出来。
奥朗德上台已满4个月,民意蜜月期早就过去。一项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59%的受访者对奥朗德总统的施政表示不满,而在今年5月,对奥朗德施政不满的比例只有34%。对于政府的改革,5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的改革力度不够。[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