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依斯特河(即东河)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尔的部分地区,总面积59.5平方公里,占
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163万人。纽约著名的帝国大厦,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曼哈顿CBD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曼哈顿岛上的
老城(Downtown),
中城(Midtown), 著名的
街区是格林威治街和
第五大街。
经济
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的主要商业、贸易、
金融、保险公司均分布于曼哈顿。曼哈顿是
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由于曼哈顿从事金融、保险业的人很多。在曼哈顿下城有一条长仅1.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
华尔街金融区,就集中了几十家大
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
就业人口,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成为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曼哈顿中城是曼哈顿的
商业中心。
帝国大厦,
克莱斯勒大厦,
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区。中城的形成虽晚于曼哈顿下城,但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进入20世纪后,其他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工会、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也都集中于此,许多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
房地产、广告业、税务部门等也迅速聚集其周围,原来设在岛南部的保险业及银行也被中城良好的环境吸引而来。与此同时,
商店,服务业等也渐渐聚集在周围,这样就使曼哈顿岛的CBD更加具有
吸引力。为解决曼哈顿CBD因
产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
纽约市政府对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采取了一些调控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其平衡健康发展。加强纽约商务
贸易中心功能,增强吸引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西部建了许多
办公楼、住宅楼、展览中心等,且修建了穿过市中心区的
地铁。随后,政府又颁布了曼哈顿南部规划,在岛南端建成了宽阔的环形高速公路、
世界贸易中心、1.5万套
公寓及办公楼。在这些扩展的地区中,旨在为拥挤的市中心区分担压力,规划机构加强了
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如把地铁和其它铁路交通的出入口与新建办公机构相连接,同时把
人行道和商店设置在地下,并与地铁出入口直接相连。20世纪70年代中期,曼哈顿CBD逐渐形成。
曼哈顿CBD是纽约市发展的
催化剂,这主要表现在:依靠CBD的影响,纽约市确立了其国际城市形象,国际性和跨国性行业组织在纽约市如鱼得水,1979年有277家
日本公司、213家
英国公司、175家
法国公司、80家
瑞士公司及许多其它国家公司在纽约市设立分支机构;曼哈顿CBD的住宅和商业用房的成交额,占
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此类用房成交额的40%;美国21%的电话是从纽约打出的;地产增值,政府税收增加,如曼哈顿的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1969年至1983年间,曼哈顿区地产价值增长了约58%;曼哈顿地区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CBD和它的衍生效益促进了纽约市的繁荣,1978年纽约地区的机场共接纳了150万到纽约参观游览的
游客。
曼哈顿CBD的中央核心
商务区是“华尔街”,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成为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地理位置
曼哈顿是 纽约市 的象征,地处曼哈顿岛,面积57.91平方公里〈三十一平方英哩〉,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东临东河〈East River〉、西滨
哈德逊河〈Hudson River〉、北临
哈林河〈Harlem River〉、南望史坦登岛〈Staten Island〉。该岛北端经由 Henry Hudson Bridge, University Bridge、Washington Bridge、Triborough Bridge与
布朗区〈Bronx〉相接;透过 Queensboro Bridge、Midtown Tunnel 与
皇后区〈Queens〉相连,经由 Manhattan Bridge、Brooklyn Bridge、Williamsburg Bridge、Brooklyn-Battery Tunnel 与
布鲁克林区〈Brooklyn〉相通;并有
渡轮连接史坦登岛。该岛西岸建有George Washington Bridge、Lincoln Tunnel、Holland Tunnel,与新西州相连,交通网路四通八达极为便捷。纽约市的观光景点大多集中在曼哈顿,这里也可说是纽约的艺术之区。
![曼哈顿 曼哈顿]()
曼哈顿(3张)
曼哈顿是一个狭长的小岛,从北而南分为
上城〈Uptown〉、中城〈Midtown〉及下城〈Downtown〉,岛内办公用途于
摩天大楼耸立,例如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
洛克菲勒中心、麦迪逊
广场、花园中心、
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
林肯演艺中心、联合国大厦等。 曼哈顿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
著名的观光景点包括上城的中央公园、上
城东区、大都会博物馆、
古根汉博物馆、
麦迪逊大道、上城西区、林肯中心、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哈林区以及77街以北的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s〉。中城区除了拥有与天争高的摩天大楼如帝国大厦、
克莱斯勒大楼、洛克菲勒中心,还邻近商业中心时报广场、百老汇
剧院区、名牌货物集散地的
第五大道、中央车站。
下城区则以金融为中心,著名景点包括苏活区、
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金融中心、南街
海港、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
炮台公园〈Battery Park〉。在下城区还有一处位于自由岛上的
自由女神像。
历史沿革
西元1609年,
荷兰西印度公司代表
亨利.哈德逊〈Henry Hudson〉发现了这块地方,1626 年荷属
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
彼得〈Peter Minuit〉花了大约现值 24美元向美国
印第安人买下曼哈顿岛。1633年在这里建造了第一个教堂,1653年曼哈顿成为新尼德兰省省府,并命名为
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 ,1653年前新阿姆斯特丹的人口只有800人。之后
大英帝国宣称哈得逊河流域〈Hudson River〉是英国的土地,到了1664年
约克公爵派遣了一队人马把这块地以不流血的方式从荷兰人手中夺来,并于1686年四月二十七日改名纽约并建市。
一七八五年至一七九○年,纽约市曾为美国国都,首任
总统华盛顿曾于一七八九年在纽约市就职。曼哈顿街道大抵以数字来命名,南北走向称大道〈Avenue〉,东西走向称街 〈Street〉,街又以第五大道为分界点再分东街、西街。
曼哈顿某些区域为特定民族所聚集如:
中国城〈China Town〉、小
意大利区、哈林区〈
黑人及西班牙裔人〉。
纽约中央公园位于曼哈顿岛之中央地区,横跨五十九街至一一○街,为十九世纪Mr. Frederick Law Olmsted与Mr. Calvert Vaux所设计。报章
媒体以曼哈顿为总部者包括:全美三大电视网(ABC、BCS、NBC〉、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
纽约每日新闻、纽约邮报。其中的340亿美元将用来重建
世贸中心及其周围地区,修复周围一些基础设施包括地铁和地下通道。
曼哈顿生活
设计师:理查德·米山 国际著名印象派简约主义设计大师系列介绍:曲美“曼哈顿生活”系列
家具以纽约曼哈顿都市生活为基调,融合来自
全球的时尚体验,演绎国际新潮流。曼哈顿生活系列线条明快,
自然清新,沉稳温润的中性色彩,去繁就简,
张弛有度,是干净、自然、内敛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表达。
曼哈顿鸡尾酒
传说: 1840年,有个名叫甘曼的人,因负伤走进美国西部
马里兰州的一家酒店.该店
调酒师见他伤势很重,便赶紧倒了一杯威士忌酒,加些糖浆给他提神.这种新型调和酒传到纽约更添加了苦艾酒,以该市中心区"曼哈顿"冠名.
![曼哈顿鸡尾酒照片 曼哈顿鸡尾酒照片]()
曼哈顿鸡尾酒照片
曼哈顿 Manhattan
(
鸡尾酒配方) 主要的曼哈顿类鸡尾酒有:
(1)干曼哈顿(Dry Manhattan)
材料:
黑麦威士忌 1盎司、干味美思 2/3盎司 、安哥
斯特拉苦精 1滴
制法:在调酒杯中加入冰块,注入上述酒料,搅匀后滤入鸡尾酒杯,用
樱桃装饰。
(2)
中性曼哈顿(Medium Manhattan)
材料:黑麦威士忌 1盎司 、干味美思 1/2盎司 、甜味美思 1/2盎司 、安哥斯特拉苦精 1滴。
制法:在调酒杯中加入冰块,注入上述酒料,搅匀后滤入鸡尾酒杯,用一颗樱桃和一片柠檬片进行装饰。"中性曼哈顿"又称为"完美型曼哈顿"。
(3)
甜曼哈顿(Sweet Manhattan)
材料:黑麦威士忌 1盎司 、甜味美思 2/3盎司 、安哥斯特拉苦精 1滴。
制法:在调酒杯中加入冰块,注入上述酒料,搅匀后滤入鸡尾酒杯,用樱桃装饰。
芝华士曼哈顿调合酒芝华士曼哈顿:
![芝华士曼哈顿 芝华士曼哈顿]()
芝华士曼哈顿
适量的芝华士12年,
甜马天尼酒,干马天尼酒,金万利酒,烤橙子皮。
把玻璃杯内放入冰块,分别注入芝华士12年,干马天尼酒和甜马天尼酒。充分混合后到入另一个冰冻玻璃杯内。切一片橙子皮在火上烤一会儿,待散出了香味后放入酒中,无论从颜色还是味道上,都能让您随时体会到曼哈顿的绚丽夜色!
曼哈顿IT社区
IT人自己的单身交友,同城活动
家园,让IT人不在寂寞!